燕山飞骑白如练,羽林夜诏趋金殿。
宫妆武妓唱铙歌,甲光雪照银花片。
材官小臣拜稽首,肘后铜符金压纽。
丈夫此举不足奇,虎头燕颔蚤有之。
会须万里筑鲸鲵,忽然窗角射明月,布帏斜挂猩红血。
【注释】
燕山:指北燕的都城,今北京一带。飞骑:骑兵。练:白色绸帛。羽林:汉代禁卫军名。夜诏:夜间紧急召集。趋金殿:奔赴金銮宝座。宫妆:宫中的装束或女乐。武妓:女乐师。唱:演唱。铙歌:一种古代乐器演奏的歌。甲光:铠甲的反光。雪照:像银花一样闪耀。材官、小臣:指武官和低级军官。拜稽首:跪拜行礼,头触地至胸前。肘后铜符金压纽:指随身携带的兵符和金质印纽。虎头燕颔:形容相貌威猛。蚤有之:早就有的。筑:修筑城墙,泛指防御工作。鲸鲵:水族中的大鱼,比喻敌人的首领或祸害。忽然:突然之间。窗角射明月:指战事突然爆发,在月下发生战斗,月光映照下如同射向月亮。布帏:帐幕。斜挂:倾斜悬挂。猩红血:血迹,指战争的残酷。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从出征到归来,经历时间虽不长,却写了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段描写将士们出征的情景;第二段写将士们凯旋,受到皇帝的赏赐;第三段写将士们回到家乡,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第四段写他们被朝廷召回时的心情。全诗四联,每段都有一意,但内容又互相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第一联“燕山飞骑白如练,羽林夜诏趋金殿”,写将士们整装待发的情景:在月光下,将士们骑马飞奔而来,宛如一条条白色的绢带在空中展开。“羽林”是汉代禁卫军的代称。这里借以表现将士们威武雄壮的形象,同时暗寓了作者对国家危难的关切。
第二联“宫妆武妓唱铙歌,甲光剑影照银花片”,写将士们凯旋而归的情景。“宫妆”即宫装,指女乐。“武妓”,指女乐师。“唱”即奏,“铙歌”,一种古代乐器演奏的乐曲。这里的“甲光剑影”是指盔甲上闪闪发光的刀剑。“甲光剑影照银花片”一句,既写出了兵器的锋利耀眼,也写出了凯旋的将士们威风凛凛的样子,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第三联“材官小臣拜稽首,肘后铜符金压纽”,写将士们回乡后受到的礼遇:那些曾经征战沙场的将士们,现在已经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受到皇帝的赏识和礼遇。“拜稽首”,是跪拜行礼,表示敬意。“肘后铜符”是朝廷颁发给将士们的一种标志物。“金压纽”,是朝廷颁发给功臣们的印章。这一联既歌颂了英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深深敬仰之情。
最后两联“丈夫此举不足奇,虎头燕颔蚤有之”,“会须万里筑鲸鲵,忽然窗角射明月,布帏斜挂猩红血”。这两联都是写诗人自己的感受。“丈夫此举不足奇”,是说这样的事并不稀奇;“会须万里筑鲸鲵”,是说应该去修筑长城抵御敌人的侵犯;“忽然窗角射明月”,是说在月色下突然发生战斗;“布帏斜挂猩红血”,是说战斗之后,残垣断壁间还残留着斑斑血迹。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将士们出征、凯旋、回乡的过程,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