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远音至,戚戚心恐慄。
向前视尺函,手书粲分列。
妾颜三五月,夜夜清光缺。
思君历秋冬,惠□□□□。
【注释】
薄暮:傍晚。远音:远方的声音。戚戚:悲伤的样子。心恐栗(lì:同“慄”,发抖):心里害怕,发抖。尺函:指书信。粲分列:字迹分明。妾颜:女子的容颜。三五月:指农历五月份。夜夜清光缺:每天夜里月光都残缺不全。历秋冬:度过冬天与秋天。惠:恩惠。□:同“惠”。
【译文】
傍晚远处传来了声音,我内心感到恐惧和寒冷。向前看是一封封书信,字迹分明。我已经过了三个月零五个月,每天夜里月光都残缺不全。思念你经历了冬天和秋天,你的恩惠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赏析:
这首拟古诗,诗人以女主人公的身份口吻,写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情真意切,读来令人感动不已。首四句写景,渲染气氛;中间四句直抒胸臆,表达相思之苦;末四句写思君之深,表露真情。全诗情感真挚,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开头两句“薄暮远音至,戚戚心恐栗。”描绘出一幅日落黄昏时的情景,诗人站在高高的楼台上,凝望着远方传来的脚步声,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恐慌。这里运用了“薄暮”与“远音”两个词,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感巧妙地展现出来,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的地方,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助。这种情绪的转变,正是诗人内心所经历的酸甜苦辣的真实写照。
“向前视尺函,手书粲分列。”这一句中,诗人的视线被一封信所吸引。信里的每一行字迹都清晰可见,如同璀璨的星河一般,让人心生欢喜。然而,这份喜悦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与期盼。因为信中的内容并非是关于日常生活琐事的闲聊,而是丈夫的思念之情。这种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复杂难辨。
最后两句“妾颜三五月,夜夜清光缺。思君历秋冬,惠□□□□。”则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与深化。在这里,诗人以“妾颜三五月”作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已经等待了很长时间,而丈夫的回信却是遥遥无期。这种长时间的等待与期盼,使得她的心情变得愈发焦躁不安。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她都会仰望天空中的明月,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丈夫的身影。然而,月亮总是那么明亮、圆满,却无法给她带来任何安慰与希望。
结尾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这里的“惠”应该理解为“恩惠”的意思。诗人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那棵孤独的柳树,而丈夫则是那片辽阔的天空。无论春夏秋冬四季如何更迭变换,柳树始终屹立不倒,而天空中的云朵也在不断地飘荡变幻着形状。然而,无论柳树如何努力地生长,都无法抵挡住季节更替的力量,最终只能化为尘土。因此,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地说:“思君历秋冬,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丈夫的深深眷恋与牵挂之情。她希望丈夫能够像春风吹拂大地一样,给予自己无尽的关爱与呵护。同时,她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丈夫心中的一道风景线,陪伴他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