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荒寺隈,居止近人境。
身在糟醨中,未敢傲独醒。
矢志程先民,迩言或不领。
至人能敛锷,余乃无馀颖。
安得一豁然,明月与同炳。
读书荒寺隈,居止近人境。
身在糟醨中,未敢傲独醒。
矢志程先民,迩言或不领。
至人能敛锷,余乃无馀颖。
安得一豁然,明月与同炳。
【注释】
- 和陶饮酒(和陶:即和陶渊明的诗作。)
- 其十三:是组诗中的第十三首。
- 读书荒寺隈:指读书时,身处偏僻的寺庙之中。
- 居止近人境:居住的地方离人间不远。
- 身在糟醨中:比喻处境艰难。
- 未敢傲独醒:不敢独自高傲地清醒。
- 矢志程先民:立志效仿前人。
- 迩言或不领:迩言,近义词为“近说”,指接近的言论或说法。
- 至人能敛锷:至人,指最高境界的人。敛锷,收敛锋芒。
- 余乃无馀颖:我于是没有了多余的思绪。
- 安得一豁然:如何能够得到一个开阔的境界。
- 明月与同炳:明月,比喻清白的人格。同炳,相同光明照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却依然坚持自己信念,渴望得到超拔、豁达的境界的愿望。诗人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学习,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同时,诗人也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