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崆峒景色和,缓乘骢马陟烟萝。
乌纱偏侧紫萸重,金盏满浮黄菊多。
仰就羲轮天上近,俯看山鸟膝边过。
轩辕白日飞升后,万古遗踪耿不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九日登崆峒山作》。

首联:“九日崆峒景色和,缓乘骢马陟烟萝。”

  • “九日”指的是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视为敬老、登高、赏菊等传统习俗的日子。
  • “崆峒山”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方,是古代道教圣地之一,以“天下第一山”著称。这里山势雄伟,林木茂密,风景秀丽,是登高望远的理想之地。
  • “景色和”表明诗人在这一天登上了崆峒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 “缓乘骢马陟烟萝”描绘了诗人乘坐一匹矫健的青色骏马缓步登山的情景。骢马是良马的一种,象征着高贵和速度,而登山则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颔联:“乌纱偏侧紫萸重,金盏满浮黄菊多。”

  • “乌纱”指的是古代官员的黑色头巾,通常用乌纱帽表示官位。此处借指诗人自己的身份或地位。
  • “紫萸”是一种植物,其果实可以入药,也常用于制作酒或菜肴,具有药用价值。诗人提到紫萸,可能是为了表达对自然之美的喜爱,或者是在品尝当地的特产。
  • “金盏”可能是指一种装饰华丽的酒杯,也可能指的是宴会中的珍品,如金杯酒等。
  • “黄菊多”形容秋天菊花盛开的景象,黄菊是秋天的代表之一,诗人用“多”字来形容数量之多,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颈联:“仰就羲轮天上近,俯看山鸟膝边过。”

  • “羲轮”指的是太阳,这里用来比喻太阳的光辉。诗人抬头仰望羲轮(太阳)仿佛触手可及。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形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 “山鸟膝边过”则是从侧面描写,诗人低头看到山间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过,这种生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尾联:“轩辕白日飞升后,万古遗踪耿不磨。”

  • “轩辕”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这里用来象征高尚的道德品质或理想。
  • “白日飞升”出自道教神话中仙人乘风升天的故事,这里诗人用它来比喻自己追求高尚境界的决心。
  • “万古遗踪耿不磨”表明诗人希望自己像轩辕一样,留下不朽的名声和崇高的精神。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念。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时创作的。诗人通过对崆峒山秋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人也通过自我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对道德和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个人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