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邑得春色,涉溪乱春流。
青骄新晴岭,绿满芳杜洲。
市井举烟火,夕阳隐林丘。
前驺出水上,小吏立沙头。
虽无弦歌响,稍已桑麻稠。
行衙面山开,竹树坐转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至宁乡县》。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望邑得春色,涉溪乱春流。
- 望邑:望着这个县城。
- 春色:春天的颜色,这里指春天的气息。
- 涉溪乱春流:在河边小路上行走时,看到溪水潺潺地流淌,春天的气息随着水花四处散开。
- 青骄新晴岭,绿满芳杜洲。
- 青骄:形容山的颜色,青色中带有一点红色,显得生机勃勃。
- 新晴:刚刚放晴,天气晴朗。
- 芳杜洲:美丽的杜洲,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指一种植物(杜洲可能指的是杜仲树)。
- 市井举烟火,夕阳隐林丘。
- 市井:市集和街道。
- 举烟火:人们开始生火,做饭。
- 夕阳隐林丘:夕阳渐渐消失在森林和丘陵之间。
- 前驺出水上,小吏立沙头。
- 前驺:前面的车驾。
- 出水上:车子驶出水面上。
- 小吏:地方官员或者办事人员。
- 立沙头:站在沙滩的边缘。
- 虽无弦歌响,稍已桑麻稠。
- 弦歌:弦乐器和歌唱,通常用来形容有文化氛围的地方。
- 桑麻稠:桑树茂盛,麻田肥沃。
- 行衙面山开,竹树坐转幽。
- 行衙:古代官府或官道。
- 面山开:面对山的方向,这里可能是说道路或官道面向山开。
- 竹树坐转幽:竹子和树木环绕,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宁乡县的经历。从“望邑得春色,涉溪乱春流”到“桑麻稠”,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述和对自然景观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行衙面山开,竹树坐转幽”则通过描述道路、山和竹林,展现了宁乡县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