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别未五载,恍如生死隔。
有时长想愁欲狂,中夜感叹无羽翼。
忆昔相逢俱壮年,钱唐柳绿花含烟。
粉墙缭绕子云宅,华灯照幕自草玄。
春城飞雪满一月,立马敲门马蹄没。
铜壶骁箭三十六,易坐更投镞相扢。
仰天大笑催命觞,酒多雪急天茫茫。
论文抂手到尔汝,知有胶漆无参商。
君行却向江东去,我亦栖迟广文署。
震泽风惊白雁秋,玉山露落青枫暮。
井邑萧条劫火馀,行人何处问缄书。
传闻那得辨真假,引领遥望空嗟吁。
今年飘泊越城里,重见手书悲且喜。
旧游虽在旧人非,独立看云泪如水。
羡君绛帐开海滨,彩衣堂上生阳春。
艰危大幸适乐土,况有主翁贤且仁。
嗟余数与时不偶,画虎不成秪类狗。
家乡荡析身转蓬,弃置田园事奔走。
豺狼在郊蛇在薮,府县官曹但糊口。
藩垣久厌边鄙报,旄丘载驰徒疾首。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内容为:

为别未五载,恍如生死隔。    
有时长想愁欲狂,中夜感叹无羽翼。    
忆昔相逢俱壮年,钱唐柳绿花含烟。    
粉墙缭绕子云宅,华灯照幕自草玄。    
春城飞雪满一月,立马敲门马蹄没。    
铜壶骁箭三十六,易坐更投镞相扢。    
仰天大笑催命觞,酒多雪急天茫茫。    
论文抂手到尔汝,知有胶漆无参商。    
君行却向江东去,我亦栖迟广文署。    
震泽风惊白雁秋,玉山露落青枫暮。    
井邑萧条劫火馀,行人何处问缄书。    
传闻那得辨真假,引领遥望空嗟吁。    
今年飘泊越城里,重见手书悲且喜。    
旧游虽在旧人非,独立看云泪如水。    
羡君绛帐开海滨,彩衣堂上生阳春。    
艰危大幸适乐土,况有主翁贤且仁。    
嗟余数与时不偶,画虎不成秪类狗。    
家乡荡析身转蓬,弃置田园事奔走。    
豺狼在郊蛇在薮,府县官曹但糊口。    
藩垣久厌边鄙报,旄丘载驰徒疾首。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 为别未五载,恍如生死隔:这两句表达了离别后时间过得很快,仿佛已经过了五年,彼此之间仿佛已经阴阳相隔。
  • 有时长想愁欲狂,中夜感叹无羽翼: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深夜里因思念而感到极度的痛苦和无助,仿佛失去了飞翔的力量。
  • 忆昔相逢俱壮年,钱唐柳绿花含烟:回忆过去与朋友相遇时都是正值壮年,钱塘的柳树郁郁葱葱,花儿含苞待放。
  • 粉墙缭绕子云宅,华灯照幕自草玄:描述自己曾经居住在子云的宅第,夜晚则灯火通明,独自研究学问。
  • 春城飞雪满一月,立马敲门马蹄没:春天的城市被飞来的大雪覆盖,雪花铺满了整个城市,以至于马匹的蹄声都被掩盖了。
  • 铜壶骁箭三十六,易坐更投镞相扢:描述了自己使用的铜壶能够射出三十六支箭,并且每次换座位射击时都能命中目标。
  • 仰天大笑催命觞,酒多雪急天茫茫:形容自己饮酒过量,仰天大笑的同时,看到大雪纷纷扬扬,天空一片茫茫。
  • 论文抂手到尔汝,知有胶漆无参商:在讨论论文时,两人如同兄弟一般亲密,没有争吵,就像胶漆一样紧密不可分离。
  • 君行却向江东去,我亦栖迟广文署:你的行程却选择了去东吴(即江东),而我则滞留在广文县(今广东中山)的官府中。
  • 震泽风惊白雁秋,玉山露落青枫暮:描述了秋天的时候,震泽的风吹动了成群的白雁;玉山上的露水滴落到了青枫树上,预示着秋天的结束。
  • 井邑萧条劫火馀,行人何处问缄书:描述井邑(指城镇)被烧毁之后的景象,以及人们在废墟中寻找遗书的凄凉景象。
  • 传闻那得辨真假,引领遥望空嗟吁:通过传闻来分辨事情的真假,但最终还是只能遥遥地叹息。
  • 今年飘泊越城里,重见手书悲且喜:这一年我在越城(今绍兴市)漂泊流浪,终于收到了老朋友的手书,既悲伤又欣喜。
  • 旧游虽在旧人非,独立看云泪如水:虽然旧友还在,但是旧友已不是昔日的那个人,只能独自一人看着飘动的云彩,泪水像水流一样不断涌出。
  • 羡君绛帐开海滨,彩衣堂上生阳春:羡慕你在海滨开起了红色的帐篷,彩衣舞会上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 艰危大幸适乐土,况有主翁贤且仁: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幸运,而且你是一个既贤惠又仁慈的人。
  • 嗟余数与时不偶,画虎不成秪类狗:我多次与时势不匹配,做事总是不如预期,就像画老虎最终只是画成了一只狗。
  • 家乡荡析身转蓬,弃置田园事奔走:我的家乡遭受战乱的破坏,我只能四处流亡,放弃了原本的生活和事业。
  • 豺狼在郊蛇在薮,府县官曹但糊口:豺狼在郊外游荡,蛇在沼泽中游走,我只得依靠府县官员勉强度日。
  • 藩垣久厌边鄙报,旄丘载驰徒疾首:朝廷的边防边疆已经厌倦了战事的频繁报告,我只好长途跋涉前往边远地区服役。

赏析:这首诗是李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早期作品之一。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诗中通过对朋友的怀念、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李绅对友情和国家责任感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境遇的反思,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