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萝久别西镛里,萍梗相逢是浙江。
万井潮声人对榻,千林秋意月当窗。
玄谈欲闯先天窟,仙帙还披半夜缸。
此去寻师东海上,还将白璧赠吾双。

赠西镛陈时英

1. 注释:

  • :赠送。
  • 陈时英: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老师。
  • 松萝:松树上的青苔,这里用作比喻,表示友情长久如松萝一般。
  • 西镛里:地名,可能是作者居住的地方。
  • 萍梗相逢:形容与朋友相遇如同浮萍和梗草般偶然。
  • 浙江:古代地名,这里指浙江省。
  • 万井:众多井邑。
  • 潮声:潮水的声音。
  • 月当窗:月亮高挂窗外。
  • 玄谈:玄妙的谈论。
  • 先天窟:道家所说的宇宙初开时的洞穴,这里用来比喻学问的源头。
  • 仙帙:道教中指道士携带的书卷。
  • 半夜缸:半夜时分,容器装满水。
  • 寻师:寻找师傅。
  • 东海上:指东方的海洋。
  • 白璧:古代的美玉。
  • 白璧赠吾双:用美玉赠与两位朋友,表达深厚的友谊和尊敬。

译文:

自从我们分别以来,在松树的绿苔下重逢,就像浮萍和梗草偶然相遇于浙江。你我在这众多井邑之中,感受着潮水声在夜晚静听,月光洒满窗户旁的我。我们深夜畅谈玄妙的哲理,仿佛探寻到学问的源泉深处,犹如道士背负着满载道书的宝典,夜半时分,月光映照下的水缸也盛满了知识的光芒。如今我将踏上寻师之路,愿将这宝贵的友谊如同洁白无瑕的美玉,赠予你们两位知交,表达我心中无尽的敬仰和感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联“松萝久别西镛里,萍梗相逢是浙江”,通过对比“松萝”和“萍梗”这两种自然元素,形象地描绘了两人虽然久别,但再次相见却像是萍梗偶然相遇在浙江这样的美丽地方,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喜悦之情。第二联“万井潮声人对榻,千林秋意月当窗”,则具体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场景,万井的潮声、千林的秋意都成为了他们交流的背景,月光下的窗户更添了一份温馨的氛围。第三联“玄谈欲闯先天窟,仙帙还披半夜缸”,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入讨论学问的情景,他们仿佛闯入了先贤的天地,翻阅着道家的宝典,享受着知识的盛宴。第四联“此去寻师东海上,还将白璧赠吾双”,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承诺,他要追随智者的脚步,去寻找更高深的境界,而他将这份深厚的友谊和敬意化作白璧,赠予两位知交作为纪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又体现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