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轩居竹作扉,闲中歌咏舜垂衣。
农忙杖趁晨光出,社散诗随暮色归。
一水抱村涵倒影,千峰围屋逗晴晖。
西窗乐趣无穷在,谁羡云台赫有辉。
这首诗是刘则和在秋天的西窗边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农村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方丈轩居竹作扉,闲中歌咏舜垂衣。
- “方丈轩”:古代建筑术语,意指四方形的屋子。这里指的是刘则和住所的一角。
- “竹作扉”:用竹子做的门,形容房间的窗户或门户是用竹子制成的。
- “闲中歌咏舜垂衣”:舜,即虞舜,古代贤君之一。垂衣,意为不亲自操劳,让臣下代为处理事务。这里表示刘则和悠闲自得地吟咏着舜帝的美德。
- 农忙杖趁晨光出,社散诗随暮色归。
- “农忙”:指农忙时节,农事繁忙。
- “杖趁”:拿着手杖出来的意思。
- “晨光”:早晨的阳光。
- “社散”:指春社结束后,人们结束了农忙工作。
- “暮色”:傍晚的天色。
- “诗随”:随着,随着太阳落山。
- 一水抱村涵倒影,千峰围屋逗晴晖。
- “一水”:一条河流。
- “抱村”:环绕着村庄。
- “涵倒影”:倒映在水中。
- “千峰围屋”:形容周围的山峰如同守护着房屋一样围绕着。
- “逗晴晖”:照耀着晴朗的天空。
- 西窗乐趣无穷在,谁羡云台赫有辉。
- “西窗”:指西面的窗户。
- “乐趣”:这里指通过窗户看到的景色带来的乐趣。
-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
- “云台”: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仙人居住的地方。
- “赫有辉”:非常明亮,光彩夺目,形容非常显赫或荣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自然之美和田园生活的快乐。诗中的“方丈轩居竹作扉”“农忙杖趁晨光出”“社散诗随暮色归”等句子,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对自然的赞美。最后一句“谁羡云台赫有辉”,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简单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赏。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