丱角事经史,萤窗同寸阴。
芸绿蠹简细,草青书带深。
予乘紫塞马,君调花县琴。
玉楼何蚤召,荒冢閟空林。
【注释】
丱角:指儿童时代,即少年时期。经史:指儒家经典《诗》、《书》等。萤窗:借指读书时用萤火虫照亮的窗户。芸绿:指芸草。蠹简:蛀书的书。细:细小。草青:指草色。书带:指装订书籍的丝线。乘:骑马时骑上马鞍。花县:指洛阳,当时洛阳为西京。调:调弄琴。玉楼:指皇帝的寝宫,这里代指皇帝。何蚤召:什么时候被召见。荒冢:指墓地。閟(bì):关闭、封闭。空林:空荡荡的树林。
【赏析】
这首诗是徐彦亨的《百哀诗·其十七》。徐彦亨在《百哀诗序》中说:“今之世,有不孝不悌者,有不忠不义者,有忘恩负义者,有骄奢淫逸者,亦有贪官污吏者,皆能为百哀,以百哀诗为百哀之总名。”徐彦亨的《百哀诗》共100首,都是描写社会上不同类型人物的哀痛。此诗是其中的第73首,也是百哀诗中的一首。
全诗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丱角事经史,萤窗同寸阴”,是回忆与友人共同学习的情景。“丱角”指儿童时代,即青少年时期。“丱角事经史”,是说他们共同攻读经史;“萤窗同寸阴”,是说他们在萤光下一起读书,时间过得很快。次句“芸绿蠹简细,草青书带深”。“芸绿”指芸草,是一种植物,可以造纸;“蠹简”指古代书籍,因蠹虫咬食而变薄了,所以称为蠹简。“细”字说明书已经变薄了,说明他们学习很用功。“草青书带深”是说草木已经长高,但书带却更深更长了,说明他们学习更用功了。第三句“予乘紫塞马,君调花县琴”。“紫塞”指边塞,“花县”即洛阳,当时洛阳为西都。“予”是诗人自称,“君”指诗人的朋友。“乘”是骑。“调”是指弹琴。这句意思是说,诗人和朋友骑着马到边塞去,朋友则到洛阳去弹奏琴音。第四句“玉楼何蚤召,荒冢閟空林”。诗人的朋友早被皇帝召见了,他的坟墓也早已封闭起来了。这两句是对前两联的呼应,表明诗人和朋友已不再联系,诗人对朋友非常想念。
整首诗通过叙述诗人和友人共同学习的情景,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