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桡渡湘水,层云散朝阴。
沙明马首路,霁惬行人心。
俄然集飞霰,忽已迷高岑。
纤纤渐依竹,密密仍穿林。
轻同败叶陨,急赴寒塘沉。
暂止似羞缩,少纵还浸淫。
履破几没淖,衣沾遂盈襟。
每逾篱落入,故向茅檐侵。
因石巧增突,随风或填坑。
原畴失横纵,崖谷无岖嵚。
枝垂惧遭折,啼寂疑尽喑。
遥墟草笠断,晚市炊烟深。
映瓦如欲曙,飘窗静闻音。
贫卧怨衾铁,丰徵欣雨金。
瞩旷愁晃眩,径幽气萧森。
扶舆下泥坂,反旆循溪浔。
黄茅近可辨,敝馆寒难禁。
炉红聊兀坐,酒绿还时斟。
羁怀忆所历,襆被犹豪吟。

【注释】

兰桡:用木兰木刻成的船桨。

层云:层层云朵。

霁:(雨过天晴)雨雪停止,天气转晴。

沙明马首路:沙洲上的马首望去,道路清晰可见。

俄然集飞霰:不久,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忽已迷高岑:忽然,山峰变得模糊了。

纤纤:纤细的样子。

渐依竹:渐渐依靠着竹篱。

密密:密集的样子。

浸淫:水深流大的样子。

履破:鞋子破了。

衣沾:衣服湿透了。

每逾篱入:每次跨过篱笆进去。

故向茅檐侵:所以向茅屋的屋檐上滴水。

因石巧增突:因为石头的形状而增加了凹凸不平的地方。

随风或填坑:随着风势有时可以填补坑洼。

原畴:田野的原貌。

崖谷无岖嵚(qīn):山崖、山谷没有崎岖险峻之处。

枝垂惧遭折:树枝下垂,恐怕会被折断。

啼寂疑尽喑(yīn):鸟鸣声寂静,好像全都哑了。

遥墟:远处的村庄。

晚市炊烟深:傍晚市场上炊烟升起,烟雾很浓重。

映瓦如欲曙:映照在瓦片上的太阳仿佛刚要露出曙光。

飘窗静闻音:飘窗旁静悄悄地听到外面的声音。

贫卧怨衾铁:贫穷的人睡在硬床上,埋怨被子冷得像铁一样。

丰征欣雨金:丰收的季节,人们高兴地盼望下雨像金子一样珍贵。

瞩旷愁晃眩:放眼远望,心中忧愁得头晕目眩。

径幽气萧森:小路上阴森森的,显得有些荒凉。

扶舆下泥坂:扶着车子从泥泞的山路上走下来。

反旆循溪浔(xún):回军时沿着溪流行走,顺着山路行进。

黄茅近可辨,敝馆寒难禁:黄茅近处可以辨认出来,破旧简陋的馆舍很难忍受寒冷。

炉红聊兀坐,酒绿还时斟(zhēn):火炉里的柴火已经烧红了,只好独自坐着,酒杯中的酒色也泛绿了,时不时斟一斟。

羁怀忆所历,襆被犹豪吟:羁旅在外,怀念过去的经历,把行囊中的旧物拿出来,仍然豪情满怀地吟诗。

【赏析】

本篇为作者游湘潭渡江后遇雪至黄茅馆时所作。全诗描写了诗人旅途中所见景物,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开头两句写舟过湘水,见朝云散开,天气转晴的景象,表现了旅途初逢好景的心情。第三句描绘出沙洲上的马首之路清晰可见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第四句写天空中忽然下起了细碎的雪花,景色十分优美。接下来四句写雪花飘洒下来后,很快又消失在高山上。然后写雪花渐渐落在竹林里,又穿过树林。第五句写雪花落下时轻盈如同败叶陨落,急迫似急于落入寒塘中沉没。第六句写雪花停歇时似乎羞涩地缩了一下身子,稍纵即逝地继续飘落。第七句写鞋底被积雪打湿,衣衫也被雪水打湿了。第八句写越过篱笆进入黄茅馆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积满了厚厚的一层雪。第九句写由于石头的形状不同,使得地面凹凸不平,有时可以踩到凸起的地方,有时候又踩到凹陷的地方。第十句写山崖、山沟都没有崎岖的地势,只有树木枝条垂向低处,担心会被折断。最后几句写夜晚草屋顶上的茅草被大雪压断了,傍晚市场炊烟袅袅上升,映照在路上的阳光好像就要破晓了。风吹过窗户发出轻轻的声音。最后两句写自己困在床上,埋怨被子太冷了;丰收的季节到了,人们高兴地盼望下雨像金子一样珍贵;放眼远望,心中忧愁得头晕目眩;小路阴暗,气氛显得有些荒凉。扶着车子从泥泞的山路上走下来,回到原来的住所。火炉中的柴火已经烧红了,只好独坐一旁,不时地斟上一杯酒。行李中的被褥还可以穿在里面,但破旧简陋的馆舍却难以忍受寒冷。最后一句写火炉里的火光已经烧红了,只能独自坐着,酒杯中的酒色也泛绿了,时不时地斟上一杯美酒。最后两句写羁旅客居他乡,回忆起过去的历程,把行囊中的旧物拿出来,仍然豪情满怀地吟诵着诗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