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都多名山,兹山独邈绝。
中峰带湖水,华顶留寒雪。
一枝玉芙蓉,翠黛若可掇。
我来凌青冥,倚啸紫云裂。
岚气互氤氲,波光半明灭。
平野碧烟浮,长堤春树没。
流览望扶桑,欲见蓬莱阙。
云间逢真人,举手问宝诀。
泠然紫芝想,了与红尘别。
佳游难再得,梦想何可辍。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的一首游仙诗。全诗写诗人在登临华山绝顶时,所见之景及所感之情。
“登华不注绝顶”,开篇即点题。华不注山,在今陕西渭河与洛河之间。此为太白少陵(长安)至洛阳一带之名胜。首句交代了地点,为下面描写华不注山做了准备。
第二句“齐都多名山,兹山独邈绝。”齐都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这里泛指山东一带有名的山峰。“兹山”即华不注山,“独邈绝”意为高峻孤峭,超然出众。这一句总写华山的高峻。
第三句“中峰带湖水,华顶留寒雪。”华不注之山,中部最高处叫中峰,其下有水;山顶积雪,故称华顶。这一句具体描写了华山的地势特点。
接下来五、六两句“一枝玉芙蓉,翠黛若可掇。”写华山的山形,用比喻手法将山形比作玉芙蓉,用“翠黛若可掇”形容山峰苍翠而秀丽,如同青黛之色可以摘取一般。
接着八、九两句:“我来凌青冥,倚啸紫云裂。”写诗人登山时的情态和所见之景。“凌青冥”意即登上青天。“倚啸紫云裂”形容诗人站在高处向远方呼喊。紫云即紫色的云彩,形容云彩因诗人的呼唤而四散开去。这两句描绘出一幅雄奇壮观的自然景象。
十、十一两句:“岚气互氤氲,波光半明灭。”岚气指山间云雾,氤氲指缭绕弥漫的样子。波光指水面上闪烁的光点。意思是说:山间的云雾缭绕着山峦上下飘渺,山上的湖面波光闪动,时隐时现。
十二、十三两句:“平野碧烟浮,长堤春树没。”写华山脚下的平原和长堤。“碧烟”指烟雾迷蒙的景象,“长堤”指长长的护城河堤坝。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宽阔的平原景色,以及春天的杨柳。
十四、十五两句:“流览望扶桑,欲见蓬莱阙。”这两句写诗人远眺海中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的情景。“扶桑”“蓬莱”“方丈”“瀛洲”皆为中国传说中的神山。这两句写诗人想一睹这些神山的风采,表达了诗人渴望成仙的思想感情。
十六、十七两句:“云间逢真人,举手问宝诀。”写诗人遇到一位仙人的情景。“云间”指天上,“真人”指仙人。这两句写诗人在仙境中偶遇仙人,并请教神仙的秘诀。
十八、十九两句:“泠然紫芝想,了与红尘别。”这两句写诗人听到仙人讲道后的感想。“泠然”指清凉之意,“紫芝”指仙草,“尘”指尘世。这两句写诗人听仙人讲道后,心境大变,仿佛脱离了人间俗世,进入到了仙境。
二十、二十一两句:“佳游难再得,梦想何可辍。”写诗人对这次游历的感受。“佳游”指美好的游览,“梦想”指幻想或梦境。这两句写诗人感叹自己难得的良辰美景难以重遇,因此要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要中断自己的幻想或梦境。
这首诗通过描绘华山的奇特景观和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和对现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