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常四十二长亭,数日驱驰已遍经。
客底风霜双鬓白,马前烟雨万山青。
有官未许穷幽胜,无酒非关效独醒。
行向清沅采兰芷,不知谁解赏芳馨。

【诗句解释】

宿常德亭驿书壁:在驿站的书壁上写下了这首诗。

辰常四十二长亭,数日驱驰已遍经:从辰州到常德的二十四个驿站,我走了将近一个月,已经走遍了。辰州,古地名,今属湖南,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长亭,指古代设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舍。

客底风霜双鬓白,马前烟雨万山青:我因为旅途劳顿,两鬓都染上了风霜的颜色;马前是说马在前头,形容路途遥远,山色苍翠。

有官未许穷幽胜,无酒非关效独醒:既然还没有做官,就不应该追求什么清静幽雅的境界,也用不着借喝酒来表现自己的独立不群。

行向清沅采兰芷,不知谁解赏芳馨:我打算前往沅水之滨采集兰草蕙草,不知道谁会赏识它们的芬芳香气。

【译文】

从辰州到常德的二十四个驿站,我已经走了将近一个月,已经走遍了。

因为我旅途劳顿,两鬓都染上了风霜的颜色;马前是说马在前头,形容路途遥远,山色苍翠。

既然还没有做官,就不应该追求什么清静幽雅的境界,也用不着借喝酒来表现自己的独立不群。

我打算前往沅水之滨采集兰草蕙草,不知道谁会赏识它们的芬芳香气。

【赏析】

这首《宿常德亭驿书壁》,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途经常德时所作。全诗通过描绘自己旅途劳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生活和官场风气的不满和厌倦之情。

首句“辰常四十二长亭”,交代了诗人所经过的地方和时间。“辰州”是今天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常德”是今天湖南省西北部的一个城市。从辰州到常德的途中,共经过了二十四个驿站。这一路上,诗人历经风雨,长途跋涉,已经走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中间两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客底风霜双鬓白,马前烟雨万山青。”这句中的“客”指的是诗人自身。由于长途跋涉,加之旅途劳顿,使得诗人两鬓已经布满了风霜的痕迹。而在这漫长的旅途中,诗人看到的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它们在马前延伸开来,仿佛笼罩在淡淡的烟雾和细雨之中。这里的“烟雨”并非实指,而是诗人用来形容旅途中的景色。

后两句则是对诗人心境的一种抒发。“有官未许穷幽胜,无酒非关效独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既然没有做官,就不应该追求什么清静幽雅的境界,也用不着借喝酒来表现自己的独立不群。这里的“独醒”指的是独自饮酒而不为世俗所动的境界。

最后一句“行向清沅采兰芷,不知谁解赏芳馨。”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和展望。他打算前往沅水之滨寻找兰花和蕙草,但不知道谁能欣赏它们的芬芳香气。这里的“清沅”指的是沅江,是一条流经湖南省境内的江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旅途中所见所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