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看山认未真,登山方见翠嶙峋。
对城相去无多路,破浪能来有几人。
镜里楼台千古寺,鸥边花木四时春。
兴阑又复登舟去,回首烟螺隔世尘。
诗句解析
1 湖上看山认未真,登山方见翠嶙峋。:在湖边看山时,山峰的轮廓并不真切,只有登上山顶后才能看见那层层叠叠、青翠如画的山峦。
- 对城相去无多路,破浪能来有几人。:面对的城市(可能是一座小城或近郊)距离并不遥远,但想要抵达这里,需要经历波涛汹涌的海上旅行。这里的“几”字表达了数量上的不确定。
- 镜里楼台千古寺,鸥边花木四时春。:在镜中看到的是千年古寺的楼台,而鸥鸟栖息的岸边四季都有美丽的花卉和树木。
- 兴阑又复登舟去,回首烟螺隔世尘。:兴致已尽,再次登上船只离去,回望时只能看到一片烟雾中的螺蛳礁石,仿佛隔开了尘世。
译文
在湖边远观君山时,山峰的轮廓并不清晰,只有当自己亲自登上山顶,才能见到那层峦叠嶂的美。面对的城市距离并不遥远,但到达那里需要经过波涛汹涌的海上旅行。镜中的楼台映照出千年古寺,而在鸥鸟栖息的岸边四季都有美丽的花朵和树木。兴致已尽,再次登上船只离去,回望时只能看到一片烟雾中的螺蛳礁石,仿佛隔开了尘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君山的所见所感。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比湖上和山上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对山的真实认识,以及在山顶才能真正欣赏到山的美景。接着,诗人描述了城市与君山之间的距离以及海上旅行的辛苦。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文景观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第三句引入镜中楼台和鸥鸟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向往。而第四句则转向自然,描绘了四季更迭下的美丽景色。最后,诗人用“兴阑”和“烟螺”这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疲惫和对世俗的疏离。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