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念寰㝢,分道出绛绉。
四方值多故,里巷繁诛求。
衮衣觏之子,问俗殚怀柔。
今古两叔伦,威名动遐陬。
三载馀懋绩,飞书上冕旒。
宛如躬召对,喜气溢皇州。
承恩谅不次,臣劳兹可酬。
大中丞戴公考绩:
天子思念边塞的百姓,分出使者巡视边疆。
四方因多战事,百姓遭逢诛求。
身穿衮衣的子侯,询问民间情况并施以安抚。
今古两代的君子,威名远扬四海之外。
三载余暇有政绩,奏书上报皇帝。
宛如亲自召见,喜气充满皇州。
承恩被信任不拘常例,臣下劳碌可得到酬谢。
天子念寰㝢,分道出绛绉。
四方值多故,里巷繁诛求。
衮衣觏之子,问俗殚怀柔。
今古两叔伦,威名动遐陬。
三载馀懋绩,飞书上冕旒。
宛如躬召对,喜气溢皇州。
承恩谅不次,臣劳兹可酬。
大中丞戴公考绩:
天子思念边塞的百姓,分出使者巡视边疆。
四方因多战事,百姓遭逢诛求。
身穿衮衣的子侯,询问民间情况并施以安抚。
今古两代的君子,威名远扬四海之外。
三载余暇有政绩,奏书上报皇帝。
宛如亲自召见,喜气充满皇州。
承恩被信任不拘常例,臣下劳碌可得到酬谢。
《回车巷世传蔺相如避廉颇处》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首句“国事艰危里”: - 这句诗以简洁的四字开篇,直接点明了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和危险,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壮的基调。在国家存亡的关头,诗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关切。 2. 次句“君心属望初”: - 这句诗描绘了国君(可能指君主或领导)对国家的前途抱有一线希望,但这种希望还显得非常渺茫
《土酋四首有引 其二》是明朝诗人卢龙云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翻译: - 俯仰追前事,令人恨里隆:回顾过去的事情,让人感到无比的悔恨。 - 青衿还丧气,赤燧有何功:那些曾经满怀希望的年轻人现在却失去了信心,而赤燧(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又有什么功劳呢? - 单骑颜偏壮,群谋见略同
邑中槐树 元非王相宅,庭下亦三槐。 嫩绿盈春榭,繁阴覆夏台。 政闲喧自息,吏散鸟堪来。 阴德差无忝,他时莫浪猜。 注释: 1. 元非王相宅:意为并非是贵族或高官的府邸。 2. 庭下亦三槐:庭院下也有三株槐树。 3. 嫩绿盈春榭:春天的时候,嫩绿的槐叶充满了春日的庭院。 4. 繁阴覆夏台:夏天的时候,茂密的槐荫覆盖了夏日的凉台。 5. 政闲喧自息:当政事不忙碌时,喧闹声自然会减少。 6.
译文: 我族与朝廷非亲,只空言依附大汉朝。 冲锋陷阵的勇将能有几人?授以兵权的人真是无双。 只能追杀骄横的敌人,谁让我杀降俘之人? 哀哀的巷哭传来,泪水染红西江水。 注释: 1. 土酋四首有引 其一:这是一首描述土酋(边疆民族首领)的诗。其中“土酋”指的是边疆少数民族的首领。 2. 族类元非我:我族不属于朝廷。这里的“族类”泛指某个部落或家族,“我”指的是作者所属的汉族。 3. 徒云附大邦
【注释】 土酋:土司,古代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的称呼。 引:即《咏史》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面:形容人面貌白皙。 丹衷:指忠诚之心。 曲突:指用木炭代替薪柴做饭,避免火灾。 负刍裘:指被剥削得一无所有。 狡虏:指狡猾的敌人。 蒸黎:百姓。 多难:指国家动乱不安。 堪忧:值得忧虑。 【译文】 你的面容虽然白皙,但忠诚之心却未曾投献朝廷。 你受到皇恩的庇佑,但却成为那些曲突徙薪的客人。
《土酋四首有引·其三》是明末清初诗人卢龙云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第①句:“比屋还耕凿,田园半已荒。” 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凋敝,农田被遗弃,无人耕作。这句诗通过“比屋”和“田园半已荒”描绘了一幅农村景象的萧条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关注。 2. 第②句:“云何邀上赏,遽尔启侵疆。” 反映了统治者的傲慢与无知,他们不尊重农民的辛勤劳作,反而轻易地挑起争端
北上辞先墓二首其一 四序春回转,重泉夜永藏。 有怀空陟岵,无地不沾裳。 列鼎嗟何及,趋庭恨倍长。 九原难复作,风木古来伤。 诗句释义 1. 四序春还转:四季轮回,春天又回到了人间,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时间的流逝。 2. 重泉夜永藏:在深深的地下世界,夜晚如此长久,象征着生命的永恒和神秘。 3. 有怀空陟岵:怀念逝去亲人时,只能遥望他们所在的高处。 4. 无地不沾裳:泪水无法停歇,湿润了衣裳。
【注释】 1、阒(qù)寂:静;静寂。 2、樵(qiáo)山:在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南,汉初置县,故城在今河南方城市西南二十里。 3、先人:指已去世的祖父或父亲。敝庐:简陋的房子。 4、经岁别:一年之中分别多次。 5、避乱:躲避战乱。更城居:在城中居住。 6、阴德:阴间之德,指死后积下的善行好德。遗经:指《易传》。邺架:晋石崇藏书楼名,在今河北临漳西。 7、暂归:暂时返回。环眺:环顾眺望。伫:停留
自城中还至乡园二首 其二祖泽贻遗远,亲庭嗣述来。 山林欢未足,风木思堪哀。 魂魄思丰沛,班斓忆老莱。 满庭今对客,笑口未曾开。 注释:祖泽贻(yí)遗远:祖父留下深远的遗训。祖泽贻,指祖父。 亲庭嗣述来:在家乡继承先人的家业。亲庭嗣,在家承接先人遗留下来的基业。 山(shān)林欢未足:指山林中的快乐还不够。 风(fēng)木思堪哀:因思念父亲而悲伤不已。风木,比喻父亲,这里指作者的父辈。
【解析】 此诗首联写榕树,次联写诗人因忆子厚而作,三联写榕树之高,四联写榕树之盛,五联写榕树之老。最后两句以“甘棠”自比,抒发了对贤者的怀念之情。全诗意境清丽,含蓄蕴藉。 【答案】 ①双榕:两棵榕树。②苍黛:指榕树的枝叶茂盛苍绿如黛色。③莺啼乱叶飞:形容春末夏初时榕树上鸟鸣雀跃,叶子纷乱飘落的景象。④甘棠:比喻贤才。⑤和者稀:指贤者稀少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的诗风豪放洒脱,想象力丰富。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杂诗 北风何凛烈,落叶离本根。 译文:北风多么凛冽,落叶离开了树根。 注释:凛烈:猛烈。本根:树的根部。 赏析:这是开篇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北风凛冽,落叶纷纷飘落,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寒冷。 山川改气候,黯淡无朝昏。 译文:山川改变了气候,天色昏暗,没有早晚之分。 注释:改气候:改变气候。朝昏:早晚。
李封君兄弟承恩图 李封君是诗人的好友,他的弟弟也颇有文才。 余视世间人,岂无兄及弟。 我看世间的人,难道没有兄弟姐妹吗? 荣瘁间同根,具迩殊廉陛。 富贵贫贱之间,我们都是同根生,但是地位却相差很远。 式好任埙篪,名实不堪礼。 他们擅长吹奏乐器,但名声却无法与礼仪相匹配。 宦达即齐名,参商逐旅邸。 当官有成就时,他们的名声就会与那些高官大吏并列。 闽海多贤豪,二老表林皋。 福建沿海地区
这首诗是明朝嘉靖年间,诗人张璁被罢矿税后归乡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返旧疆、闻欲罢矿税等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关怀之情。 我初返旧疆,原野尚枯赤。 (我刚刚返回到我的故乡,原野依然干瘦赤黄。) 油云忽四兴,甘澍满田泽。 (忽然间,乌云开始消散,甘霖润泽了整个农田。) 农人相慰欢,举趾盈阡陌。 (农民们相互安慰,欢笑着在田间小路上行走。) 今年复有秋,卒岁仍有获。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端坐怀百忧,愁思当告谁。 荆棘满中道,行者亦云疲。 富贵非所营,贫贱非所移。 越鸟恋故林,游子暮何之。 河清不可俟,得失恒相随。 回车返初服,无为泣路岐。 东皋既息耜,倚杖临清池。 ``` 注释 - 端坐:形容诗人坐着时心情沉重。 - 怀百忧:心中充满了各种忧愁。 - 当告谁:不知道该向谁说自己的烦恼。 - 荆棘: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 行者
注释 - 吏道: 指官场生涯或公务。 - 田野多欢娱: 田野间充满了欢乐与和平。 - 泛览: 广泛阅读。 - 寤寐: 形容日夜思念不已。 - 黄虞: 古代贤明君主的代称,这里可能是指尧舜等圣王。 - 意气: 心情和志向。 - 亲朋: 指朋友和亲戚。 - 风波: 比喻困难和挫折。 - 谢羁勒: 辞去官职的束缚。 - 息驾: 停下车马。 - 吾庐: 我的房子,此处指诗人的住所。 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清源林生的一封信,表达了诗人对林生才华的认可和鼓励。 凤凰鸣昆丘,太液奋鸿鹄。 鸒斯蒿下飞,羽翼何局促。 人生各有志,小大随所欲。 古来贤达流,振响遗空谷。 昔余在弱龄,抗志薄时俗。 旅游二十春,蹉跎守雌伏。 南北万里遥,风尘徒仆仆。 燕赵齐鲁墟,周行至海曲。 政简讼还稀,幸不迷按牍。 公暇寡所营,游神辄汗竹。 探讨多会心,俯仰意恒触。 微吟但自舒,何知炫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