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非缇萦,谁能见天子。
一唱都护歌,再唱情转深。
愁多不为牛山哀,泪下岂有雍门琴。
君心若知妾肠断,愿化东南填海禽。
以下是对《丁督护歌》的逐句翻译,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有女非缇萦,谁能见天子。
一唱都护歌,再唱情转深。
愁多不为牛山哀,泪下岂有雍门琴。
君心若知妾肠断,愿化东南填海禽。
- 诗句翻译与注释:
- 有女非缇萦,谁能见天子。 这句意味着有位女子不是普通百姓的女儿,她能见到皇帝的机会非常难得。这里的“缇萦”指的是汉文帝时期的缇萦,她因为救父而上书皇帝,被允许随父亲前往长安,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女故事。
- 一唱都护歌,再唱情转深。 这句表明随着歌声的连续,情感变得更加深沉。这里的“都护歌”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歌曲或乐章,其歌词内容深刻,能够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 愁多不为牛山哀,泪下岂有雍门琴。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观点,即悲伤之至不会像古人牛弘在泰山上哭泣那样让人感到悲哀(牛山哀),也不会有古代文人因失意而弹琴的忧愁(雍门琴)。这里的“牛山哀”和“雍门琴”都是用来比喻极度悲伤的情感状态。
- 君心若知妾肠断,愿化东南填海禽。 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愿望,如果君王能够理解自己的苦楚,那么愿意化作一只东南飞的鸟,象征着自由飞翔,不受束缚。这里使用了“填海禽”的形象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和决心。
- 赏析:《丁督护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炎热的季节里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是一首风格沉郁的现实诗篇。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李白诗歌中特有的豪放和深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
通过深入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丁督护歌》不仅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吸引着读者,更以其深刻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打动人心。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伤痕和社会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