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燕市歌,萧萧易水风。
至今多感激,常摧壮士衷。
邺中逢吾子,正值风尘里。
剑歌为尔开,一语肝胆是。
西北戎马喧,东南海水翻。
尔我俱草莽,谁能期报恩。
白马河上驰,翩翩欲何为。
三军气已死,主将无复知。
君有鲁连箭,赤羽不肯见。
请为约矢书,一解聊城战。
这首诗是杜甫在邺下赠给吴山人的。诗中表达了对倭寇侵扰的不满和愤慨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担忧和忧虑。
诗人以慷慨激昂的笔触开篇:
邺下赠吴山人闻官军与倭战不利
这里的“邺下”指的是邺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北临漳县,而“吴山人”则是指杜甫的朋友吴子华。诗人在邺城听说官军与倭寇作战不利的消息后,深感痛心疾首。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诗,希望以此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
诗人用“萧萧易水风”来描绘战场的悲壮景象:
慷慨燕市歌,萧萧易水风。
至今多感激,常摧壮士衷。
这里的“燕市”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燕国,而“易水”则是历史上著名的悲歌之地。诗人在战场上听到将士们慷慨激昂的歌声,感受到了那种悲壮的氛围。同时他也看到了战士们被倭寇所伤,心中充满了感慨和同情。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战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诗人转向了国家的命运:
邺中逢吾子,正值风尘里。
剑歌为尔开,一语肝胆是。
这里的“吾子”指的是杜甫的朋友吴子华,而“剑歌”则是形容他们英勇无畏、敢于战斗的精神风貌。诗人在邺城与吴子华相遇时,感受到了那种风尘仆仆、充满战火气息的氛围。他们一起唱着剑歌,相互鼓励,展现出了一腔热血和坚定的决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自己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之后,诗人又转到了东南地区的战事:
西北戎马喧,东南海水翻。
尔我俱草莽,谁能期报恩。
这里的“西北”指的是北方地区,而“东南”则指的是南方地区。诗人通过对比西北和东南两地的战况,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以及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他认为无论是西北还是东南,都存在战乱和动荡的局面。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谁又能期待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呢?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不安情绪。
诗人又描绘了士兵们的形象:
白马河上驰,翩翩欲何为。
三军气已死,主将无复知。
这里的“白马河”指的是黄河上游的一段河道,而“三军气已死”则是指军队士气低落的状态。诗人看到士兵们骑着白马在河上疾驰,不禁感到惋惜和痛心。同时他也看到了军队的衰败和将领的无能,使得整个军队失去了战斗力。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士兵的关心以及对军队未来的担忧。
诗人又转向了国家的命运:
君有鲁连箭,赤羽不肯见。
请为约矢书,一解聊城战。
这里的“鲁连”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鲁仲连,而“赤羽”则是指他的箭矢。诗人希望吴子华能够像鲁仲连一样勇敢地面对敌人,用自己的力量去争取胜利。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得到吴子华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为国家的未来出一份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以及对朋友的期待。
整首诗以豪放的笔触收尾:
邺下赠吴山人闻官军与倭战不利
这是全诗的最后一句,也是点睛之笔。它概括了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自己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国家的忠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