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后骑两龙,上下扶桑津。
青阳登帝台,俯仰觞百神。
张乐岂洞庭,感召即精禋。
玄鹤西南来,盘舞紫霞宸。
清响落云间,指顾环河滨。
重华未云邈,大孝方此伦。
【注释】
陪:陪同。成皋:地名,今河南荥阳西北。《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少为武骑常侍,而好读书、鼓琴。”太虚观:道家的清静无为的修行处所。骑:指汉武帝。两龙:指神荼郁垒二神。扶桑:神话中东方的一棵大树。津:渡口。青阳:指春日。帝台:帝王的宫殿。觞(shāng):斟酒。百神:各种神灵。张乐:吹奏管乐。洞庭:指湘水之滨。精禋(yīn引):诚心祭奠。玄鹤:白色的仙鹤。西南来:从西而来。盘舞:盘旋飞翔。紫霞宸(chén):紫色的云气环绕的皇宫。清响:美妙的音乐声。落:落在。指顾:指点环视。大孝:极大的孝心。重华:指黄帝轩辕氏,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邈(miǎo):远的样子。大孝方此伦:伟大的孝心正是如此。
【译文】
陪伴成皋王在太虚观斋居感鹤而至。
夏后乘驾双龙车,上下渡过了扶桑渡口。
春天登临帝宫台,俯仰之间斟酒祭祀众神灵。
吹起管乐岂止是洞庭,诚心祭奠感动了神灵。
白色仙鹤自西而来,盘旋飞翔于紫色云气的宫中。
美妙的声音落于云间,指点着环视着黄河岸边。
远古时代的重华尚未远离,最大的孝心正与此相仿。
赏析:
《陪成皋王太虚观斋居感鹤至》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作品。文章描写了作者陪成皋王游览太虚观斋居时所见的景致,以及他对此的感受。
“陪成皋王太虚观斋居感鹤至”开篇点题,表明了作者的身份及与成皋王同行的目的。接下来,作者详细描绘了成皋王游览太虚观时所见的景象:“夏后骑两龙,上下扶桑津”,描述了夏朝时期神荼、郁垒二神驾驭双龙车,渡过扶桑津的场景。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象征手法,将夏朝时期的神话传说与现实景象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画面。
“青阳登帝台,俯仰觞百神”进一步扩展了对太虚观的描述。这里的“青阳”象征着春天,而“帝台”则代表了帝王的宫殿。作者在这里巧妙地使用了“俯仰”这一词,表达了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既感受到了帝王的威严,又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同时,“觞百神”也暗示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所进行的祭祀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太虚观的文化底蕴。
作者通过“张乐岂洞庭,感召即精禋”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这里,“张乐”指的是吹奏管乐,而“精禋”则是指诚心祭奠。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音乐之声如何飘荡在洞庭湖畔,以及这种声音如何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玄鹤西南来,盘舞紫霞宸”则是描绘了成皋王观赏到的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玄鹤”指的是白色的仙鹤,而“紫霞宸”则形容了皇宫周围环绕着紫色的云气。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一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清响落云间,指顾环河滨”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成皋王观赏到的美丽景色。这里的“清响”指的是美妙的音乐声,而“指顾”则表示指点观看之意。通过描绘音乐之声如何飘荡在云间,以及人们如何欣赏这美景的情景,使文章达到了高潮。
整篇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成皋王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作者所经历的那份喜悦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