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疑凤鸟,仲尼爱麒麟。
岂不为世瑞,所遇非所亲。
耳目素不接,谁能辨其真。
之子抱奇思,翩翩邈风尘。
迷方日以众,微言难具陈。
抚膺发长叹,衷曲谁为信。
出关岂慕远,遁世甘沈沦。
良由知者希,所以称至人。
《赠王德操》的注释:
楚人疑凤鸟,仲尼爱麒麟。
——楚国的人怀疑凤凰的存在(因为传说凤鸣时其声如“嗺”),孔子却喜爱麒麟的祥瑞(因为麒麟是仁兽)。
岂不为世瑞,所遇非所亲。
——难道不是世间的吉祥象征吗,然而我与这些吉祥相遇却是无缘。
耳目素不接,谁能辨其真。
——平时接触很少,谁能够辨别它的真假?
之子抱奇思,翩翩邈风尘。
——这位少年怀抱着奇特的思绪,飘逸出尘。
迷方日以众,微言难具陈。
——迷途的人众多,精妙的言论难以全部陈述出来。
抚膺发长叹,衷曲谁为信。
——抚摸胸口发出长长的叹息,心中的想法谁能相信?
出关岂慕远,遁世甘沈沦。
——离开京城去寻求高远的理想又有什么值得羡慕,避世隐居甘愿沉沦又有什么好?
良由知者希,所以称至人。
——实在是因为懂得这种高洁品质的人太少了,所以我才能称之为至人(即圣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写给好友王公维的诗作。李白和王公维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两人意气相投,结为知己。王公维后来官至谏议大夫。公元73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王公维因事获罪下狱,李白得知此事后,便写下了这首诗来安慰他。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自己对王公维的处境深感惋惜,并表示愿意为他分忧解愁;中间四句感叹知音难求,表达出对友人遭遇的深深同情;最后两句则劝导王公维不必为眼前的困境而烦恼,要安于现状,不要有过多的追求。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理解,同时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