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黎庶独何依,景物凄清旧日非。
芳草园林人不见,落花门巷燕还飞。
干戈时起风尘暮,烽堠春来戍火微。
高卧东山犹未起,洞中花发忆荼薇。

【注释】

①苏台:今江苏苏州。望亭驿:即望亭,在今江苏省吴江县西南。②东吴:指今江苏、浙江一带地区。黎庶:百姓。③景物:景色。④干戈:兵器。烽堠:瞭望敌情的烽火台。⑤荼薇:一种野花。⑥洞中花发忆荼薇: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⑦《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赏析】

公元74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诗人因事被贬为湖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诗人在任期间所作。

首联写诗人初到望亭驿时的心情。“东吴”,泛指南方水乡;“黎庶”,指百姓。首句点出地点和人物,次句则以景衬情,写出了诗人对东吴人民的同情。

颔联写望亭驿的荒凉。“芳草园林人不见,落花门巷燕还飞。”意思是说,望亭驿虽已荒芜,但那绿草如茵的园林依然存在,而曾经居住过的那些人家早已空寂无人,只有那门前的花草依旧繁茂。然而,春天来了,那些曾经栖息过的燕子又回到这空荡荡的驿站中飞来飞去。

颈联写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干戈时起风尘暮,烽堠春来戍火微。”意思是说,战争不断发生,烟尘笼罩着黄昏的天空,烽火台上也燃起了微弱的炊烟。

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高卧东山犹未起,洞中花发忆荼薇。”意思是说,我仍然像陶潜一样隐居于东山之上,可如今却还没有起床。那洞中的花儿已经盛开,使我想起了陶潜的《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诗人把自己的生活同陶潜相比,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