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天晴景豁,凯风来座隅。
披襟集良朋,颇惬清燕娱。
落日照碧林,馀晖散晴湖。
飞甍连绣闼,灿若丹青图。
撰策临高城,游目穷九区。
石窗切层霄,邈与群峰殊。
黛色可揽撷,丹梯时有无。
云南富青棂,云北繁白榆。
至今过云客,恒驾苍麛车。
我欲称东邻,筑室云中居。
惜哉无羽翼,矫首以踌蹰。
载吟皮陆篇,郁郁增烦吁。
【注释】
遥天:天空。
凯风:和煦的南风。
披襟:撩起衣襟。
良朋:好友。
清燕娱:指宴饮之乐。
落日:夕阳。
碧林:绿树。
余晖:夕阳的余光。
飞甍(méng):高耸的屋脊,这里指楼阁。
绣闼(tà):精美的门窗。
撰策:制定计划。
游目:远眺。
九区:即九州。
层霄:云霄之上。
黛色:青黑色的山色。
丹梯:红色的楼梯,指高耸入云的楼阁。
云南:指东南方。
云南富青棂:形容云南一带景色秀丽。
繁白榆:茂密的榆树。
过云客:指从云中来去的客人。
踌躇(chízhī):徘徊不前的样子。
皮陆篇:指《诗经·小雅》中的《鹿鸣》篇、《鱼丽》篇等诗篇。
郁郁:忧愁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远眺的抒情诗,写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诗人面对壮丽的自然风光,想到自己的处境,感慨万千而写下这首诗。全诗可分为三节,第一节描绘了诗人登高望四明山时的景色;第二节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同享美景时的愉悦心情;第三节则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感叹。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音乐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联“遥天晴景豁,凯风来座隅。”描写了诗人登上高楼远望四明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一幅清新明朗的画面。其中“晴景”指的是晴朗的天空,“凯风”则是和煦的南风,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吉祥的气息。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眺望远方,心中不禁涌起了无限的豪情壮志。
颔联“披襟集良朋,颇惬清燕娱。”描绘了诗人与良朋共聚一堂,享受宴饮之乐的情景。这里的“清燕娱”指的是宴饮之乐,是古代文人雅士在聚会时常见的一种娱乐方式。诗人披着衣襟,与朋友畅谈笑语,尽情地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欢愉。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才风流,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之间的友谊和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
颈联“落日照碧林,馀晖散晴湖。”描绘了夕阳洒落在绿树丛中,晚霞映照在宁静的湖面上的景象。这里的“碧林”指的是绿色的树林,象征着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晴湖”则是指平静如镜的湖泊,代表着宁静祥和的环境。诗人在这优美的自然景象中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尾联“飞甍连绣闼,灿若丹青图。”描述了高耸入云的楼阁与精美的门扉相连接,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里的“飞甍”指的是高耸的屋顶,象征着雄伟壮观的建筑;“绣闼”则是精美的门扉,代表着精致华丽的装饰。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尾联后半部分“我欲称东邻,筑室云中居。”表达了诗人想要建造一座美丽的家园,隐居在云端的愿望。这里的“云中居”既指居住在云端之上的住宅,也象征着远离尘世喧嚣、寻求精神自由的境界。然而,由于无法实现这样的理想,诗人只能以感慨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无奈:“惜哉无羽翼,矫首以踌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的向往和现实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