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滹沱水,茫茫几里宽。
舟行人不觉,波动棹声寒。
彼岸千灯候,戍楼晓月残。
趋朝正此际,老矣别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渡滹沱水的场景,展现了其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以下是逐句释义:
- 夜渡滹沱水:描述了作者在夜晚渡过滹沱河的情况。
- 茫茫几里宽:形容渡河时河水宽广,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 舟行人不觉:表达了作者在渡河时的宁静与放松,与外界的喧嚣隔绝。
- 波动棹声寒:描述了划船时桨触水产生的声音,以及这种声音给作者带来的寒冷感觉。
- 彼岸千灯候:描绘了渡河后看到的岸边灯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繁忙。
- 戍楼晓月残:描写了远处的戍楼在破晓时分的景象,增添了一份荒凉感。
- 趋朝正此际:表示作者此时正在准备去朝见皇帝,体现了他对职责的重视。
- 老矣别长安: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年迈生活即将结束的无奈。
译文
夜深人静时我渡过滹沱河,河水宽阔仿佛有几里宽。
船上的人没有察觉周围环境,只有船桨激起的水花和冷风。
彼岸上无数灯火闪烁,戍楼上的月亮已经残缺不全。
此时我正准备朝见君王,岁月让我不得不告别长安。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首句“夜渡滹沱水”设定了时间背景和地点,为接下来的描绘打下基础。接着,通过对“茫茫几里宽”“舟行人不觉”等词句的描述,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寂静、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平静与深远。
中间部分,“波动棹声寒”和“彼岸千灯候”,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水的广阔和两岸的繁华,同时也暗含了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意味。而“戍楼晓月残”则通过戍楼的意象,增添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苍凉美。
最后两句“趋朝正此际,老矣别长安”,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和升华。在这里,诗人不仅仅是告别了一个地方或一个人,更是告别了一个时代,一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这种告别不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也反映了他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注和无限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