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注自然巧,金注自然昏。
注者岂有异,外重亡其存。
智略逢世资,利欲汨本原。
贫贱生富贵,富贵入祸门。
君子远凶德,小人惑谄言。
不见楚春申,晚节困李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咏史诗》之一,其主题是揭露和批判了那些贪图富贵、追求利欲的人最终往往会陷入灾难之中。全诗如下:

瓦注自然巧,金注自然昏。
注者岂有异,外重亡其存。
智略逢世资,利欲汨本原。
贫贱生富贵,富贵入祸门。
君子远凶德,小人惑谄言。
不见楚春申,晚节困李园。

注释:
瓦:指古代的瓦罐,这里用来比喻人的命运。
金:指金子。
注:指注入或渗透。
巧:巧妙,灵机应变。
昏:昏聩,糊涂。
异:与众不同。
汨:淹没,掩盖。
穷贱:贫穷卑贱。
祸门:灾难之门。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凶德:邪恶的德行。
谗言:谗媚之言。
春申君:战国时楚国大臣,因事获罪于顷襄王被放逐。
李园:战国时楚国大臣,春申君被放后,阴谋杀害春申君全家。

赏析:
此篇借瓦罐注水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的一生,强调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他的品行决定的,而不是外在的因素。诗中的“瓦注自然巧,金注自然昏”寓意着人的命运就像瓦罐一样,是由自身的品行决定的,而像金子这样的贵重金属却容易被人迷惑。诗中也指出了那些贪图富贵、追求利欲的人最终往往会陷入灾难之中,因为他们的贪心和欲望只会让他们迷失自我,失去原本的方向。

诗中的“贫贱生富贵,富贵入祸门”则揭示了一个事实:一个人一旦变得富有和尊贵,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和诱惑,但随之而来的也可能是更大的危险和灾难。这是因为富贵之人更容易被人利用,而且他们的财富也会引来更多的觊觎和嫉妒,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麻烦和危机。

最后两句“君子远凶德,小人惑谄言”进一步强调了一个观点,那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人能够远离邪恶的诱惑和欺骗,而那些品德低下的人则容易被谄媚和谎言所迷惑。这既是对人性的一种揭示,也是对道德修养的一种呼唤。

《咏史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同时也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学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