逖矣善卷,君尧北面。
鹿衣牧世,自臻从劝。
虞钦玄德,让之赤县。
贵适心神,永悽荒巘。
【注释】
善卷:传说上古时有个叫善卷的人,他隐居在荒山野岭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尧帝听说他的贤德,派人去请他出来做官,但善卷坚决推辞,不愿为官,并把家传的鹿皮衣送给来人,说:“这件衣服是我祖传下来的,你回去后替我好好保管,我死后就用它作丧服。”使者将善卷拒官的事报告给尧帝以后,尧帝十分感慨,就派使者到善卷的住处去拜访他。使者见到善卷后,要他随同自己回京去做官,但善卷又坚决拒绝,并且表示愿意永远居住在荒山野岭之中。于是尧帝只好让使者告诉善卷说:“希望你能够像古代的圣人一样,不要被名利所束缚!”使者回到都城后,尧帝还常常思念善卷和他所居住的那个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颂扬善卷的诗歌。善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隐士,传说他曾隐居在湖南洞庭湖中的一座山上,自耕而食。尧帝听说他的贤名,派人去请他去京都任职,但他坚决推辞了,他说:“我生性恬淡寡欲,不愿做官,只愿过着田园生活。”尧帝听了他的一番话,便不再勉强他,而是派使臣送他一件鹿皮衣作为纪念。善卷穿上这件鹿皮衣,告别了使臣和他的故乡,继续隐居在湖南的一座荒山上,直到老死在那里。
诗的前四句写善卷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逖矣善卷,君尧北面”,这是诗人对善卷的赞美和称颂。“逖矣”一词,意思是远大、高远。“君尧北面”,这是说善卷具有尧帝那样圣明的品质,能以尧帝为榜样,学习尧帝的高尚品德,所以尧帝才要“北面”(即向善卷行拜礼)以示尊重。这四句是对善卷人格的高度概括。“鹿衣牧世,自臻从劝”两句写善卷的生活和为人。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夫子之早获财也,乃今暴得利,窃为君不利也。”这段话反映了善卷隐居生活的简朴和清苦,也表现了他那种不图私利,一心为天下人着想的高尚情操。“虞钦玄德,让之赤县”两句写虞舜对他的崇敬和推崇。虞舜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一位圣王,他继承并发展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度,将王位禅让给有德之人。《孟子》说:“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这句话是说天子(尧帝)不能将天下交给别人。然而,尧帝却要把天下托付给善卷这样的人,可见他对善卷的崇敬到了怎样的程度!这两句是诗人对善卷的赞颂和推崇。
“贵适心神,永悽荒巘”两句是诗人对善卷的理想境界的描绘。“贵适心神”一句,是说善卷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安宁。“永悽荒巘”一句,是说这种精神境界能使人超脱尘世的纷扰和痛苦。这两句话表现了诗人对善卷理想的无限向往和他那种淡泊明志的高尚品格的由衷钦佩。
【赏析】
这首诗是咏叹善卷隐逸山林的高洁品质的诗歌。诗中通过赞扬善卷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来歌颂尧帝的圣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之士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善卷的形象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示了他那种淡泊明志、清心寡欲的精神风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这首诗的韵律和谐悦耳,音调流畅优美。前两句用“逖矣”、“君尧北面”等词语,既写出了善卷的隐逸情怀,又显示出尧帝对他的崇敬和推崇;中间四句则通过对善卷隐居生活的描述,表现出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其内心世界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他那种淡泊明志、清心寡欲的精神风貌。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既有形象生动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