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不相形,互岳不相倾。
昭昭素明月,曾不患长庚。
周道本如砥,荡荡无榛荆。
人心不寥廓,眼底立疑城。
堂上失悬镜,庭中如沸羹。
君子秉贞操,不与世相争。
庄子羡全生,老氏戒近名。
超然狃外物,宠辱那能惊。

【注释】

九河:指黄河。

互岳:指泰山、华山两座大山。

素明月:明亮的月亮。

曾:竟,却。

周道:大路。

砥(dǐ):磨刀石。

榛(zhēn)荆:杂草丛生。

人心不寥廓:人的胸怀宽广。

眼底立疑城:眼中所见皆成疑团。

堂上失悬镜:堂上的镜子已不在。

庭中如沸羹:庭院中如同煮沸的汤水一般。

君子秉贞操:君子保持正直的品质。

全生:保全性命。

老氏戒近名:道家主张不要追求名誉名声。

超然:超脱尘世。

狃(wù):因循守旧。

宠辱:尊荣与耻辱。

惊:动心。

【译文】

黄河与长江不相互影响,泰山与华山不相互倾覆,皎洁的月亮明亮照耀着大地,却不曾担心长庚(长庚星,即太白星)的出现。大路像磨刀石一样平整,路上没有荆棘杂草。人们的心胸是广阔的,眼中所见都是疑问。堂上的镜子不再在,庭院里就像煮开的汤水。君子保持着正直的品质,不和世俗相争斗。庄子羡慕保全生命,老子告诫不要追求功名。超越尘世之外物,荣辱得失不能使他动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抒发了他对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不满的愤慨心情。

“九河不相形,互岳不相倾。”这两句诗写自然界的河水和高山,说明它们各自独立存在,互不依傍。这里用比喻手法,把人世间的纷争比作河水对山岳,暗寓作者对社会政治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昭昭素明月,曾不患长庚。”这两句以自然景象喻人情事理,意在指出人生应该像天上明亮的月光,不必为流年似水的长庚而忧虑。

“周道本如砥,荡荡无榛荆。”诗人进一步运用“砥”字,表明大道平坦无私,没有险阻障碍。

“人心不寥廓,眼底立疑城。”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诗人对世事的清醒认识,说明人们不应被眼前现象束缚,而应有开阔胸怀,不被眼前所惑。

“堂上失悬镜,庭中如沸羹。”诗人以失悬的镜比喻朝廷,以沸腾的汤比喻宫廷,揭露了朝政的黑暗腐败,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君子秉贞操,不与世相争。”诗人认为只有保持自己正直的品质,才不会与世俗发生冲突,也就不会受到社会的玷污。

“庄子羡全生,老氏戒近名。”诗人引用庄子和老子的话来劝诫人们不要为了名利而丧失生命,要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纯洁的生活。

最后两句“超然狃外物,宠辱那能惊。”“超然”表示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超脱,“狃”表示因循守旧的意思。诗人认为只要保持自己的品质和原则,就不怕任何诱惑和考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