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程苦行迟,遇景苦行速。
清晨发建阳,重雾若云簇。
载驰且一舍,始能豁我目。
清溪映明沙,茂树间修竹。
千山开且合,烟翠争相逐。
飞梁若垂虹,去艇如游鹜。
竟日抵瓯宁,应接难更仆。
人远意如何,良游偏恨独。
建阳道中
趋程苦行迟,遇景苦行速。清晨发建阳,重雾若云簇。载驰且一舍,始能豁我目。清溪映明沙,茂树间修竹。千山开且合,烟翠争相逐。飞梁若垂虹,去艇如游鹜。竟日抵瓯宁,应接难更仆。人远意如何,良游偏恨独。
注释:
趋程:快步赶路
苦行迟:步行艰难,速度很慢
遇景:看到美景
豁我目:让我的眼帘为之一亮
清溪:清澈的小溪
映:倒影
明沙:明亮的沙石
茂树:繁茂的树木
修竹:挺拔的竹子
千山:群山
开:展开
合:闭合
烟翠:烟雾般的绿色
相:相互
逐:追逐
飞梁:飞架的桥梁
垂虹:像彩虹一样的桥
去艇:离开的小船
竟日:整个白天
瓯宁:地名
应接:接待
更难更仆:难以用语言形容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旅途中的景物与感受的诗歌。诗人在描述自己的旅行经历,通过描绘沿途的景色和变化,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旅行的愉悦心情。
首句“趋程苦行迟”,表达了诗人急于赶路的心情,但却因为路程遥远而感到痛苦。这一句以“趋程”和“苦行”两个关键词突出了诗人急于赶路的心情。
接着第二句“遇景苦行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看到美景时的心情变化。原本因为行程的漫长而感到痛苦,但当遇到美景时却变得兴奋而快速地欣赏起来。这一句以“遇景”和“苦行速”两个关键词表现了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心情变化。
第三句“清晨发建阳,重雾若云簇。”描绘了清晨出发时的景象。诗人一大早就离开了建阳,而路上又遇到了浓密的云雾。这一句以“清晨发建阳”和“重雾若云簇”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清晨启程时的紧张气氛。
第四句“载驰且一舍,始能豁我目。”描述了诗人在路上驱车前行的情景。经过一段路程后,他终于能够看到美丽的景色,让眼睛得到休息和放松。这一句以“载驰”和“豁我目”两个关键词展示了诗人在旅程中不断前进和欣赏美景的过程。
第五至八句继续描绘沿途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感受。“清溪映明沙,茂树间修竹。”描述了诗人看到清澈的小溪和明净的沙石,同时在繁茂的树木和挺拔的竹子之间穿梭。这几句以“清溪”、“明沙”、“茂树”、“修竹”等关键词描绘了旅途中的美丽风景。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绘这些景色的变化和诗人的感受:“千山开且合,烟翠争相逐。”这里描述了山脉的形态和颜色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追逐的样子。这两句以“千山”、“开”、“合”、“烟翠”、“争相逐”等关键词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动态美。
第九句“飞梁若垂虹,去艇如游鹜。”则进一步描述了桥梁和船只的形象。这里将飞架的桥梁比作彩虹,将离去的船只比作游动的鸭子。这两句以“飞梁”、“垂虹”、“去艇”、“游鹜”等关键词展现了旅途中的美好画面。
最后两句“竟日抵瓯宁,应接难更仆。”描述了整个白天的行程,抵达了目的地瓯宁。然而,由于时间有限,诗人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见之美好,只能感叹其之美令人难以忘怀。这两句以“竟日”和“难更仆”两个关键词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经历的深刻感受和难忘回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旅行过程中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