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声送秋风,幽思含晓露。
集枯已自安,何事螳螂妒。

【解析】

此诗为咏蝉之作,全诗写蝉,以“残声”“幽思”“集枯”“螳螂”来衬托蝉的孤傲。

首联:残声送秋风,幽思含晓露。诗人以“残声”“送秋风”和“幽思”来描绘蝉在秋日清晨的情景:它那凄厉的长鸣已随风而去,只剩下那几声断续的悲鸣;它的思绪也随着清冷的晨露而萦绕于空漠的天宇。

颔联:集枯已自安,何事螳螂妒。蝉栖息在枯枝上,已是心满意足、安然自得;然而,这又怎能使贪求富贵的螳螂嫉妒呢?诗人用螳螂来反衬蝉的清高脱俗、不慕名利,表达了诗人对蝉的高洁品质的赞美。

【答案】

译文:

秋日的清晨,蝉在风中凄厉地鸣叫着,好像要把自己的哀伤倾诉给秋风听。它那思绪也随着清冷的晨露而萦绕于空漠的天宇。

它聚集在枯萎的枝条上,已经很安宁了,为什么还要嫉妒那些贪求富贵的螳螂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秋蝉”这一形象,来抒发自己高洁的品质、超然物外的人生理想。

“残声送秋风,幽思含晓露”,首联写蝉的鸣叫已经结束,只留下一声声凄凉的哀鸣回旋在秋风之中;它的思绪也随着清冷的晨露而萦绕于空漠的天宇。“残声”点出季节,表明时令已入深秋。“送秋风”三字既写出了蝉鸣之声的特点,又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幽思”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心境,即诗人此时正在沉思。“含”字写出了蝉鸣与晨露之和谐,也表现出诗人此刻内心的平静,他似乎在享受这一份宁静与清幽。

“集枯已自安,何事螳螂妒。”第二联诗人写蝉栖宿于枯枝之上,已十分满足了,何必还去招惹那贪求富贵的螳螂呢?“螳螂”比喻那些贪图功名利禄的人。“何事”一词,将诗人的感慨之情推向高潮,表现了他鄙弃世俗、不屑一顾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