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兰近竹边,竹与争兰光。
竹影日渐薄,兰叶亦萎黄。
物以类相合,胡为反相伤?
我今抱兰去,永保深林香。

注释:

知非吟 其一

种兰近竹边,竹与争兰光。

竹影日渐薄,兰叶亦萎黄。

物以类相合,胡为反相伤?

我今抱兰去,永保深林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琰的《知非吟》之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和竹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以及对人类社会中矛盾冲突的忧虑。

第一句“种兰近竹边,竹与争兰光。”描绘了兰花和竹子相邻生长的景象,竹子与兰花争奇斗艳,各自展现出自己的光彩。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两种植物各自的美丽。

第二句“竹影日渐薄,兰叶亦萎黄。”描述了随着时间推移,竹子的影子越来越短,兰花的叶子也逐渐枯萎。这两句描绘了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衰老过程,也暗含了自然界生物生命周期的无情。

第三句“物以类相合,胡为反相伤?”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困惑和不解。这里的关键词“物以类相合”指的是同类事物相互吸引、相互影响。而“胡为反相伤”则是对这种现象的质疑,即为什么同种事物的相互吸引反而导致相互伤害呢?

第四句“我今抱兰去,永保深林香。”则表达了作者的决心,他要带走兰花,让兰花永远留在深林之中,保持其清香。这是对前文现象的一种否定态度,也是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理念的一种践行。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和竹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以及对人类社会中矛盾冲突的忧虑。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