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种树时,树小花未开。
今日花满树,别人看花来。
花开今几度,种树人何处。
把酒对花倾,问花花不应。
花开还又落,酒尽须更酌。
只换看花人,年年花自春。

【注释】

昔人:指前人的种树。

花未开:花开得还不好,花还没完全开放。

今几度:今天已经开了几次花。

种树人:种树的人。

把酒对花倾:拿着酒杯对着花儿喝。

问花花不应:花儿好像没有回答他。

还又落:还会再落下。

酒尽须更酌:酒喝完了还要再喝酒。

只换看花人:只能换来来看花的人。

年年花自春:每年都有鲜花盛开如春天一般。

【翻译】

以前的人种树的时候,那棵树上还没有花朵,现在却满树繁花,别人来观赏。

花开花谢不知多少次,种树人在哪里?

举起酒杯对着花儿喝,花儿好像没有回答,花儿也没有应声。

花儿虽然会凋零,但是人们依然要不断地饮酒。

换来的只是看花的人,每年的春天都能看到鲜花盛开。

【赏析】

《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全诗共六句二十八字,以白描手法写女子的美貌和男子的追求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惜时伤别的情怀。这首诗语言浅近通俗,但感情真挚动人,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第一句“昔人种树”,起笔不凡。“昔人”一词,不仅指代作者自己,而且含有深意。它暗含着“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慨叹,也暗示出这“花”是作者所种,因而显得分外亲切,令人神往。

第二句“树小花未开”,则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小花未开”,意味着时机尚不成熟,尚未到“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时候。而“昔人”却已种下“花”的根苗,这就为下文埋下伏笔。

下面三句紧承二句而来:“今日花满树,别人看花来。”“今日”二字,既照应上文的“昔人”,又表明“花满树”已是近日之事;同时也照应了首句中的“昔人种树”。这样,从“昔人种树”到“今日花满树”,就形成了一个由过去到现在的时间跨度。“花满树”、“别人看花来”,描绘出一派热闹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欢乐的气氛中。

第四句“花开今几度”,则进一步描写“花”的盛况。“今几度”,说明这种繁华景象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结束的,它将持续很久很久。同时,它也暗示出作者对这种繁华景象的无限留恋和向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接下来两句“种树人何处?把酒问花花不答”,便转入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面对如此美好的“花”,主人公感到无比幸福、满足。然而,他也感到有些怅惘、不安。他不禁举杯向“花”倾诉自己的衷肠:“种树人何处?”他想知道种树人究竟去了哪里,是否还在这个世界上。“把酒问花花不答”,则是主人公在向“花”发问之后,得到的回应。“花不答”,似乎表明“花”并不回答他的问题,其实不然。“不答”正是“回答”的意思,因为“花”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花”人格化了,从而更加突出了“花”的美丽、可爱和生机勃勃的特点。

最后两句“花开还又落,酒尽须更酌”,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花开还又落”,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花开”,是暂时的,也是短暂的;而“落”,则是必然的结局。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把握每一个机会去创造更多的价值。“酒尽须更酌”,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点。这里的“更酌”,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意味着在“花”凋谢之前,我们应该不断地品尝美酒,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尾联“只换看花人,年年自春”,则是对全诗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在这里,“看花人”既是指自己,也可以泛指一切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人。他们虽然无法与“花”同在,但却能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拼搏,创造出一个个新的辉煌。因此,他们应该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往直前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同时,他们也要注意把握每一个机会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有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