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拾园中花,暮作机上纱。
妇织不停手,姑纺不停车。
园中花有尽,虫蠹兼风损。
苟遇商贩来,腾踊价无准。
经多愁纬少,买花连夜造。
不惜斤两过,且要边幅好。
门前索租赋,催钱又催布。
细意织得成,犹恐监官怒。
年饥负私债,钱物无称贷。
拟尽纳官馀,抱布城中卖。
城中布虽贱,得钱图得现。
不恨利轻微,但愿身常健。
举家忙不已,一丝难上体。
钱布汗血成,监官莫轻视。

译文

早上在园中采摘鲜花,晚上就在织机上纺纱线。
妇女们纺织不停歇,姑妈们纺纱也不停歇。
园中的鲜花总有尽头,虫蛀和风蚀使花受损。
倘若碰到商人来买,价格就难以估量。
织布时经多而纬少,为了好看只好连夜赶制。
不惜用一斤两的价钱购买材料,只求衣物边饰好。
门前催要租税,催还钱币又催布匹。
细心地织成布衣,却担心监官发怒。
年饥负有私债,钱财物品都无借贷可依。
打算把余钱全交官府,怀里抱着布匹到城中去卖。
城中布匹虽贱,得到钱就能马上兑现。
我不恨利微薄,但愿自己身体健旺。
全家忙个不停,一丝布线穿在身上都难以承受。
汗血织成的布,监官不要轻视它。

赏析

这首《织布谣》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诗中通过描述一个家庭在艰难时期的生活状况,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风貌。

诗的开头四句“朝拾园中花,暮作机上纱。妇织不停手,姑纺不停车。”描述了这个家庭早晨采集花材,傍晚开始纺纱的情景。这反映了他们辛勤劳作,不分昼夜地工作,以换取生活所需。这里的“妇织不停手”和“姑纺不停车”形象地描绘了女性在纺织过程中的勤劳和坚持。

接下来的几句“园中花有尽,虫蠹兼风损。苟遇商贩来,腾踊价无准。”则揭示了花卉易逝、易损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暗示了商品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投机性。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商品的价值波动比作市场价格的无规则变化。

诗中“经多愁纬少,买花连夜造”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家庭在面临困境时的无奈。尽管经济紧张,但他们仍不得不连夜赶制衣物,以应对突如其来的需求。这反映了他们在困难面前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

接下来的“不惜斤两过,且要边幅好”一句,则是对家庭在物质紧缺情况下仍追求美观品质的生动写照。这里的“不惜斤两过”意味着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只为了获得更好的外观质量。这种精神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执着和对美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描绘了家庭面临的另一困境——“门前索租赋,催钱又催布。”这部分内容反映了家庭在税收和债务方面的沉重压力,以及他们在面对这些压力时的无奈和挣扎。这种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诗的最后两句“细意织得成,犹恐监官怒。年饥负私债,钱物无称贷。”则进一步描绘了家庭在经济上的窘迫和心理压力。尽管他们精心制作衣物,但还是担心监官的责罚和年灾带来的负担。这种描写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精神风貌。它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也是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描写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