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甫,原名刘元卿,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44,卒于公元1609

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
「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後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劉聘君全集》,《大學新編》、《山居草》、《還山續草》、《通鑒纂要》、《六鑒》、《諸儒學案》、《賢奕編》等,其中寓言集《贤奕篇》被收入《四库全书》。
刘元卿自幼苦讀,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後来在他人的推荐下,带着向朝廷的上书和文卷参加会试,但因「五策伤时,忏张居正」,未获取录,还险遭杀身之祸。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他创立复礼书院。
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再次参加考试,又没有被取录,于是绝意功名,回到家乡,研究理学,收徒讲学。
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诏毁书院,全国大多数书院被迫停办,而刘元卿把复礼书院改名为「五穀神祠」,仍聚众讲学如故。
後来学禁解除,复礼书院又恢复原名,此後名声更大,「道日益隆,誉日益广」。
复礼书院有严密的学规,且教育质量好,以致湖南、湖北等省的有志之士都不远千里来此求学,海内学者对刘元卿的学识非常钦佩,誉他为「泰山北斗」。
刘元卿还创办了识仁、中道、一德等书院,至此,他与当时省内名流吴康斋、邓潜谷、章本清齐名,被人们称为「江右四君子」。

随着知名度扩大,不少官员多次上书朝廷,推荐刘元卿,称刘元卿为「负迈俗之志节,蕴济世之经纶」。
皇帝非常重视,授他为「国子博士」、「阶承德郎」衔,特别下旨叫刘元卿去京城做官。
但刘元卿悉心讲学,不肯去做官。
後来皇帝又再次派员催他赴任,刘元卿再三推辞不掉,衹好应召入京。
不久,即升礼部主事。
在朝三年,他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封建王朝的举措,在《请举朝讲疏》、《节制贡吏疏》、《直陈御倭第一要务疏》中,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于革除弊政、安定边陲、抵御外侮都是非常有利的。
可惜刘元卿的这些政治主张,得不到皇帝的采纳,于是他称病辞归,告老还乡。

生卒年:1544-160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