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学武兼学文,姓名不属羽林军。
杀人睚眦不敢视,横行抱剑游三秦。
斗鸡击筑时将暮,马蹄惯踏章台路。
一朝官里赐铜符,百战捐身宁复顾。
平生挽弓能挽强,区区郭解何足当。
愿为豫让报恩死,不学李陵婴耻亡。

刘生

  • 注释:

  • 少年学武兼学文:指在年轻时就学习武艺和文学。

  • 姓名不属羽林军:指他的姓氏不属于皇帝的侍卫部队,即“羽林军”。

  • 杀人睚眦不敢视:指即使是小事情也不忍心看别人受到伤害,形容非常小心谨慎。

  • 横行抱剑游三秦:指他在地方上横行霸道,手持长剑,四处游玩。

  • 斗鸡击筑时将暮:指他经常在黄昏时分斗鸡并敲击筑(一种打击乐器)。

  • 马蹄惯踏章台路:指他曾经骑马走过长安城的著名道路——章台路。

  • 一朝官里赐铜符:指有一天他得到了朝廷赐予的铜制的通行证。

  • 百战捐身宁复顾:指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怕牺牲自己,甚至愿意为国捐躯。

  • 平生挽弓能挽强:指他的一生中擅长拉弓,能够拉动很重的弓。

  • 区区郭解何足当:指即使像郭解这样的人也不值得他效仿。

  • 愿为豫让报恩死:指他愿意以豫让的精神来报答国家的恩情。

  • 不学李陵婴耻亡:指他不愿意像李陵那样因个人耻辱而投降敌人。

  • 译文:

  • 年轻时就开始学武术和文学,但并不属于皇帝身边的护卫队——羽林军。

  • 即使是微小的事情也不愿看到别人受到伤害,表现出极高的警惕性。

  • 在地方上横行霸道,手持长剑,到处游玩。

  • 经常在黄昏时分斗鸡并敲击筑,享受着快乐时光。

  • 骑马经过长安城的著名道路——章台路。

  • 有一天他得到了朝廷赐予的铜制的通行证。

  •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怕牺牲自己,甚至愿意为国捐躯。

  • 一生中擅长拉弓,能够拉动很重的弓。

  • 即使是像郭解这样的人也不值得他效仿。

  • 以豫让的精神来报答国家的恩情。

  • 不愿意像李陵那样因个人耻辱而投降敌人。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名叫刘生的人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展现了他的英勇、忠诚和高尚品质。刘生于年轻时就开始学习武艺和文学,但他的志向不仅仅局限于此。他在生活中表现得小心翼翼,对小事都不愿看到别人受到伤害。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而是在地方上横行霸道,手持长剑,到处游玩。他的这种生活方式虽然让人感到不安,但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在战斗中,刘生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他曾经在黄昏时分斗鸡并敲击筑,享受着快乐时光。这种充满激情的生活方式展示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他还曾骑马经过长安城的著名道路——章台路,这进一步证明了他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刘生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自己的爱国精神。他得到了朝廷赐予的铜制通行证,并愿意为国捐躯。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令人敬佩,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同时,他也以豫让的精神来报答国家的恩情,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奉献。

这首诗通过刘生的一生经历展现了他的英勇、忠诚和高尚品质,同时也揭示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