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得皋兰北,愁云一望赊。
野狐啼古堠,磷火照寒沙。
铁甲披风冷,牙旗卷雨斜。
单于犹未灭,战士莫思家。

诗句输出

出得皋兰北,愁云一望赊。
野狐啼古堠,磷火照寒沙。
铁甲披风冷,牙旗卷雨斜。
单于犹未灭,战士莫思家。

译文输出

走出边关的北门,我站在那辽阔的草原上眺望遥远的天际线,只见天空中布满了愁思。远处传来野狐狸的啼叫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烽火台;而那微弱的磷火闪烁在寒冷的沙漠之上,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我身着铁甲,感受着风的凉意;手持战旗,却见天空中的雨水斜斜地洒下。虽然眼前的敌人尚未被彻底消灭,但战士们的心情已经变得沉重,他们或许已经开始思念起家的温暖。

注释说明

  1. 皋兰北:皋兰,地名,此处指代古代边关所在的地区。北门:指代古代边关的北门。愁云:形容心情沉重的氛围和忧虑。赊:长,远的意思。
  2. 野狐啼古堠:野狐,指野生动物,这里用来象征边塞之地的荒凉与不安定。古堠:古代用于传递信息的土堡或烽火台。磷火:磷光,一种微弱的荧光,常在黑暗中出现。寒沙:指沙漠中的沙粒。
  3. 铁甲披风冷:铁甲,金属制成的盔甲,象征战士的坚强和无畏。披风:指将领或者士兵穿戴的披风,用以抵御严寒。冷:形容词,表示感觉上的寒冷。
  4. 牙旗卷雨斜:牙旗,旗帜的一种形式,用象牙雕刻而成,象征军队的威严。卷雨斜:形容旗帜在风雨中斜斜地飘扬。
  5. 单于犹未灭:单于,匈奴等游牧民族首领的称号,这里指代敌军。灭,消灭,击败。
  6. 战士莫思家:战士,指战场上的士兵。莫,无。思家,想念家乡。表达了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出塞战场的景象,展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诗中的“出得皋兰北”,不仅表明了诗人身处边关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他内心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期待和紧张。随后,“愁云一望赊”则进一步烘托了战场上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又压抑的情绪。

“野狐啼古堠”和“磷火照寒沙”两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加深了诗的意境和氛围。野狐的啼声和磷火的出现,象征着边疆的荒凉与寂静,而寒沙的映衬则让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凄凉和悲壮。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边塞战场的艰苦与残酷。

“铁甲披风冷”和“牙旗卷雨斜”两句将战场的激烈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铁甲和披风的冷冽,以及牙旗在风雨中斜斜飘扬的景象,都生动地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斗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休信单于款,谋穷伪请和”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态度,他不相信敌人的投降,认为只有真正的胜利者才能最终赢得战争。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场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将士们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