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仙昔日家何处,云在芙蓉峰下住。
当时种杏尽成林,岁岁开花千万树。
药炉九转成丹砂,乘云飞上太清家。
回看杏树宛如昨,东风处处蒸红霞。
春云压地花围屋,秋日连山虎收谷。
却笑苏耽橘井泉,一酌寒流不堪掬。
【注释】
董仙: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东汉末年隐士。家何处:家在哪里。云在芙蓉峰下住:在芙蓉峰的下面居住。种杏:种植杏树。尽成林:全都长成了树林。九转:多次炼丹。成丹砂:炼出丹沙。太清家:即太清境,道家修炼者所居的地方,这里指仙境。看杏树:看着杏树像旧时的一样。回看:回头看。东风:春风。压地:笼罩着大地。花围屋:房屋周围都是花朵。连山虎:形容山峰连绵不断,如老虎一般。苏耽橘井泉:传说中苏耽曾在这里挖井得到甘泉。寒流:冷流。不堪掬:无法用手去捧取。
【译文】
董仙曾经是隐士,他隐居在何处?就在芙蓉峰下的那片白云里。
那时种植了满山的杏树,每年都能开千万朵花。
他通过多次炼丹终于炼出了丹沙,乘上祥云飞向了仙境。
回头再看那些杏树,仿佛还是从前的样子。
春风轻拂大地万物复苏,房屋四周都是鲜花簇拥;
秋风萧瑟秋意渐浓,连绵的群山如同猛虎一般。
却笑那些苏耽般寻找橘泉的人,一瓢泉水喝起来都感到苦涩。
【赏析】
《杏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描绘了董仙当年隐居时种植杏树、炼丹成仙的一段故事。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
首句“董仙昔日家何处”,交代了诗人要讲述的故事背景。董仙是传说中的仙人,他隐居在何处呢?这一句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仙人是一种神秘而崇高的存在,他们往往居住在仙境之中,远离尘世的纷扰。而董仙作为传说中的仙人,其家究竟在哪里,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二句“云在芙蓉峰下住”,进一步展开了这个故事的背景。芙蓉峰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山上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在这样的地方居住,自然可以远离尘嚣,享受宁静与自由。这句诗既点明了董仙的家就在这座山峰之下,也为下文的“种杏成林”埋下了伏笔。
第三句“种杏尽成林,岁岁开花千万树”,则是对董仙种植杏树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绘。从这句开始,诗人开始讲述董仙如何通过种植杏树来实现自己的长生不老之梦。杏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它们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而董仙则将这些生命力极强的杏树种植在了他的家门口,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杏树逐渐长成了一片林子,每年春天都会开出成千上万朵美丽的花朵,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接下来四句诗分别描绘了董仙炼丹的过程、他乘着祥云飞升到仙境的情景以及他回头看着那些杏树的情景。这四句诗虽然都是以“回看”开头,但实际上却是相互关联的。诗人通过这些句子,将董仙的一生和他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宏大而深远的历史画卷。
最后两句诗则以幽默的方式结束了这个故事。诗人用“一酌寒流不堪掬”来形容那些想要品尝苏耽橘井泉的人的尴尬处境。这句话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讽刺意味,也体现了他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它不仅是一首描写仙人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它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