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千里如披画,来往一帆如走马。
嗟君同路不同行,拿舟独泊钓台下。
钓台上有子陵祠,风吹松子落山瓦。
应有新诗吊子陵,临风感慨不能写,归问商山四老者。
【注释】
吴复:即吴潜,字君特(一作君特),号梦窗,南宋词人。中秘:中书省秘书,即丞相府的属官。新安:今浙江淳安。兼问商山诸隐君子:指与作者同游商山的几位隐士。商山:在今陕西安康东南。四老者:指商山上四位隐者。苏轼诗有“归问商山四老”句。子陵:西汉末年郦食其,曾劝立汉王刘邦。
【译文】
江山千里像披画卷,来往船儿似走马般快。
唉!你我本是同路之人却不同行,独坐船上泊于钓鱼台之滨。
钓台上有子陵祠,松针被风吹落在屋瓦。
应是有人为子陵吟咏新诗吊古怀人,面对清风吹动松针落瓦之声感慨万千,不能写下来寄给隐居商山的四位老者。
【赏析】
《送吴复季中秘还新安兼问商山诸隐君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写作者与友人的相遇,下片描写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祝愿。全词语言平易通俗,感情真挚深沉,风格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是辛词中较有特色的一篇。
开头两句“江山千里如披画,来往一帆如走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诗人以江山之美来比喻自己的才华横溢,而以一帆之快来形容朋友的行程迅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珍视和期待。
接下来的句子“嗟君同路不同行,拿舟独泊钓台下”,“叹”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处境的同情与理解。他明白,尽管两人志同道合,但却不能同舟共济,只能分别而行。这种无奈与遗憾之情,通过诗人的口吻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钓台上有子陵祠,风吹松子落山瓦”,“子陵”是指东汉初年的名臣诸葛亮,他曾隐居于商山,与陶渊明齐名。这里借指友人。松子落瓦的意象,既形象地描绘了商山的自然美景,又隐喻了友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
最后两句“应有新诗吊子陵,临风感慨不能写,归问商山四老者。”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他想象着友人在新诗中赞美子陵的高尚品质,但自己却无法用笔墨表达出内心的感慨与思念。于是他决定回到商山,向那四位隐居的老者请教。这里的商山四老,指的是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和甪里先生。他们都是孔子的朋友,以清高自守、不求闻达而著称,被后人称为商山四皓。他们隐居商山,远离尘嚣,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而辛弃疾则希望借助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交流方式,让彼此的心灵得到慰藉和升华。
整首词以山水之美为背景,通过对友人的遭遇和心情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理解。同时,这首词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