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中偾辕巳生犊,麻秸煮饭反为粥。
翁姥抱孙犹反目,老女出嫁阳复哭。
【注释】
犁中偾辕:指耕牛。偾辕,即耕牛。生犊:指牛刚生下幼小的牛犊。翁姥:公婆,泛指父母。抱孙子:指抱着小孙子。犹:还是。老女出嫁:指女儿出嫁。阳复哭:即“又复哭”,表示悲伤。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家生活困苦的诗歌。诗中描绘了老农夫妇年老力衰,子女们又多,家庭负担很重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对老农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农民疾苦的关切。全诗语言朴实、形象鲜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犁中偾辕巳生犊,麻秸煮饭反为粥。
翁姥抱孙犹反目,老女出嫁阳复哭。
【注释】
犁中偾辕:指耕牛。偾辕,即耕牛。生犊:指牛刚生下幼小的牛犊。翁姥:公婆,泛指父母。抱孙子:指抱着小孙子。犹:还是。老女出嫁:指女儿出嫁。阳复哭:即“又复哭”,表示悲伤。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家生活困苦的诗歌。诗中描绘了老农夫妇年老力衰,子女们又多,家庭负担很重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对老农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农民疾苦的关切。全诗语言朴实、形象鲜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如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此诗首联写建昌城的景色;颔联写城破之后百姓流离失所;颈联写秋菰露下,野鹤悲鸣的凄凉景象;尾联写士卒疲惫不堪,前路难行。 【答案】 译文: 白水横架在官道上,青山环绕着这座废弃了的城池。 残余百姓百战之后已经尽数死去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香”是这首诗的中心词,也是全诗的线索;全诗围绕着“香”,写了种香、卖香,以及自己对香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 “种香来合浦,应卖馆陶家”,写种植香料的产地和目的。合浦县盛产奇香异草,故人称“香郡”。这里以“合浦”代指“香郡”。种香来卖给“馆陶人家”。馆陶在今天的河北邢台市。所以本句的意思是:我在合浦种植香料
【译文】 清晨时分的明月,伴着初升的星星。 珠兰香气在晨曦中未完全散去。 碎金般的花瓣沾在头发上,冷玉般的叶片点在楸树纹上。 沉水香幽幽地相和,鸡檀木香味减弱不再听闻。 夜晚月光下珠兰散发的芬芳,令人神往。 交甫采得的灵芬令人陶醉。 【注释】 1. 四首次羡门韵:指王维诗中的“遥怜故园菊”一诗,以四声为次第,取第一字韵部与“羡”韵相合,故称。 2. 明月晨星傍:指诗人对珠兰的喜爱之情犹如明月
【注释】 鱼目:即珠兰。潇湘上,指在湖南一带的洞庭湖上。何人:有谁。 歌翻:歌声高扬。堪入串:可以编成歌曲或乐器伴奏。暑退:夏季热退,天气凉爽。为招凉:以凉爽来招引人们。徽蚌:即珍珠蚌。光幽操:光彩柔和,如乐曲般优美。璇玑:指天上的北斗星。绣国香:比喻香气浓郁,如锦绣般精美。文露:花叶上的水珠。的皪(duò):明亮的样子。报秋瀼:像秋天的露水一样晶莹透亮。 【赏析】 《咏珠兰四首次羡门韵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敷文研山红紫牡丹种甚佳各赋一诗:这句话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同时暗示了诗人对牡丹种植的赞赏。这里的“敷文”可能指的是一位文人或者园艺师,而“研山”则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地点。整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在这个地方(研山)看到了非常美丽的红紫色牡丹,因此赋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 研山台上卉,颊黛弄芳菲。国色深含醉,花神浅赐绯。:这句描述了牡丹的美丽和香气。其中,“研山”是地点
这首诗的译文为: 篱笆遮住了樵夫的小道,古老的藤蔓缠绕在门前。 进门后只能看见竹子,打扫干净后却遇到了和尚。 炉灶上的茶香飘荡在余烬之中,采菱人划船时波光闪闪。 渔家堤柳外夕阳斜照,渔船上挂着鱼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首句“篱落遮樵径”,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闲适。第二句“林扉缠古藤”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环境。第三句“入门唯见竹”,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这首诗是咏物诗,以“珠兰”为题,描述了珠兰的美丽与香气。 首联“沐芳长在侧,形秽愧当前。”描绘了珠兰花常伴左右,但自己却感到自卑。 颔联“委佩累累湿,流黄瑟瑟鲜。”形容了珠兰的花苞像佩饰一样层层叠叠,颜色鲜艳如流黄。 颈联“清芬堆钏粟,暗麝著秋烟。”用“堆”和“著”两个词来形容珠兰花香的浓郁,如同珍贵的玉器上堆积的珍珠,而其芳香则像是秋天的烟雾一般,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尾联“欲采巴人句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佳果来江市,殷红出上栏。" - 解释:这两句描绘了江边市场上的水果色彩鲜艳,特别指出的是樱桃(“佳果”即指樱桃),其色泽殷红,光彩夺目。 - 译文:在江边的集市上,最吸引人的果实是鲜艳的朱樱,它那殷红的色泽如同从高高的栅栏上掉落一般引人注目。 - 关键词:佳果、江市、殷红、上栏(象征性地描绘出朱樱的颜色和高度) 2. "虚言樊素口,空照赤瑛盘。" - 解释
蚕豆荚 麦垄鲜初撷,田家味正长。 煮分蒸术火,嫩入点茶香。 荚绽终蚕月,花稀隐电光。 馋夫和汁啖,釜泣笑陈王。 注释: 1. 麦垄鲜初撷:指在麦田里采摘新鲜的蚕豆荚。 2. 田家味正长:表示蚕豆的风味随着季节的增长而愈发浓郁。 3. 煮分蒸术火:用水煮或蒸的方法烹制蚕豆。 4. 嫩入点茶香:将煮熟的蚕豆加入茶叶中,使茶带有蚕豆的味道。 5. 荚绽终蚕月,花稀隐电光:描述蚕豆荚在春天的末尾开放
注释: 借漱亭南砌,临池出丽姿。 借:借助;借漱亭:亭名,在杭州西湖孤山上;南砌:向南的台阶石砌;临池:面对水池;出丽姿:展现美丽的姿态。 秾(nóng)芳沾雨重,留艳殿春迟。 秾:浓郁;芳:花;沾:沾着;雨重:雨水多;艳殿:华丽的宫殿;春迟:春天晚了;留艳殿春迟:指牡丹花在春天迟迟不肯开放。 胜赏连花萼,清言间酒卮。 胜赏:美好的赏景;花萼:花的花瓣;清言:高雅的谈话;间:隔开;酒卮(zhī)
注释:种花时把粪壤当作土壤,虽然看起来美丽却也很丑陋。用单绞线织成布匹却连手臂都遮盖不住,这真是令人无奈。姐姐还没有结婚弟弟就先娶了媳妇儿,机器的绞车低头怨恨着阿母。 赏析:此诗是一首讽刺诗,以花为喻,通过写花的丑陋与美丽的对比来讽刺那些表面华丽而内在贫乏的人或事。首句“粪壤种花妍亦丑”,以粪壤种花比喻外表华丽而内部贫乏的人,既丑陋又美丽,令人难以理解。第二句“织成单绞不掩肘”
在分析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其背景和历史价值。北朝时期的《捉搦歌》属于乐府民歌的范畴,体现了当时民众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而这首诗是《捉搦歌四首》中的第三首。 诗句原文: 羖毛为坛未堪卧,阿㜑无裈连夜作。二八女儿当窗坐,可怜照井成一个。 译文: 用羊毛制成的坛子无法承受一个人的体重,那个男子连夜赶制。窗边坐着的是两个女子,她们的美丽让人忍不住想要一睹真容,可惜只能看到井底映出的倒影。
``` 鸡飞上树狸入臼,后园竹秃为敝帚。 有女不嫁空多口,不怨阿母但怨舅。 注释: - 鸡飞上树:形容小鸟活泼好动,喜欢飞翔。 - 狸入臼:形容狐狸善于攀爬,能够轻松地进入臼中。 - 后园竹秃为敝帚:后园的竹子已经全部枯黄,被用作扫帚使用。敝帚,即破扫帚,比喻无用之物。 - 有女不嫁空多口:有女儿不结婚,反而让家里多了个话匣子(多嘴的人)。 - 不怨阿母但怨舅:不仅怨恨母亲,更怨恨舅舅。
啰唝曲妾家住江口,夫婿去经年。 江流日日下,只送去人船。 注释:啰唝曲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民间歌曲,通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这首啰唝曲就是描述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以及丈夫离家一年未能回家的痛苦和无奈。 译文:我家住长江边的江口,而你的丈夫却离开我去了远方。他已经走了整整一年了,你在哪里?每天我都在看着江水流淌,但却没有你的船只归来。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
这首诗是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原文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下面是这句诗的注释和赏析: 注释 - 君不见:表示感叹,引出下文。 - 黄河之水天上来:形容河水从天空而来,源远流长。 - 奔流到海不复回:水流奔腾不息,最终归于大海,不再回流。 赏析 这一句诗通过黄河水势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壮阔的生命力和不可逆转的宿命感。黄河的水从天际而来,奔腾不息地流向大海
箜篌谣 凤鸟畏丛棘,麟不伍貙游。 颓带且倾夺,何况仪轸俦。 结发矢胶漆,白首戈与矛。 夙昔金石交,今日咸见尤。 谁能长廑户,同类寡相求。 宁与势位殊,愿同贫贱忧。 肝胆自胡越,秉信终山丘。 相逢莫相疑,击筑弹箜篌。 【注释】: 1. 箜篌谣: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内容多写民间生活。本篇写贫贱者相互交往的友情。 2. 凤鸟、丛棘:凤凰鸟怕荆棘丛生的地方,比喻君子远离小人。 3. 貙(y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