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绛幢百队,倡家粉黛三千。
争似桑间陌上,草茆富贵神仙。
【注释】
看罂粟花 其二天女绛幢百队,倡家粉黛三千。
争似桑间陌上,草茆富贵神仙。
赏析:
本词咏物抒怀,借罂粟花喻世态炎凉。“天女”句写罂粟花之美丽。“倡家”句写其俗气。末两句以桑间陌上贫贱者自比,表明不慕荣利,安贫乐道之心。全词意境高超,格调清新。
天女绛幢百队,倡家粉黛三千。
争似桑间陌上,草茆富贵神仙。
【注释】
看罂粟花 其二天女绛幢百队,倡家粉黛三千。
争似桑间陌上,草茆富贵神仙。
赏析:
本词咏物抒怀,借罂粟花喻世态炎凉。“天女”句写罂粟花之美丽。“倡家”句写其俗气。末两句以桑间陌上贫贱者自比,表明不慕荣利,安贫乐道之心。全词意境高超,格调清新。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如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此诗首联写建昌城的景色;颔联写城破之后百姓流离失所;颈联写秋菰露下,野鹤悲鸣的凄凉景象;尾联写士卒疲惫不堪,前路难行。 【答案】 译文: 白水横架在官道上,青山环绕着这座废弃了的城池。 残余百姓百战之后已经尽数死去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香”是这首诗的中心词,也是全诗的线索;全诗围绕着“香”,写了种香、卖香,以及自己对香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 “种香来合浦,应卖馆陶家”,写种植香料的产地和目的。合浦县盛产奇香异草,故人称“香郡”。这里以“合浦”代指“香郡”。种香来卖给“馆陶人家”。馆陶在今天的河北邢台市。所以本句的意思是:我在合浦种植香料
【译文】 清晨时分的明月,伴着初升的星星。 珠兰香气在晨曦中未完全散去。 碎金般的花瓣沾在头发上,冷玉般的叶片点在楸树纹上。 沉水香幽幽地相和,鸡檀木香味减弱不再听闻。 夜晚月光下珠兰散发的芬芳,令人神往。 交甫采得的灵芬令人陶醉。 【注释】 1. 四首次羡门韵:指王维诗中的“遥怜故园菊”一诗,以四声为次第,取第一字韵部与“羡”韵相合,故称。 2. 明月晨星傍:指诗人对珠兰的喜爱之情犹如明月
【注释】 鱼目:即珠兰。潇湘上,指在湖南一带的洞庭湖上。何人:有谁。 歌翻:歌声高扬。堪入串:可以编成歌曲或乐器伴奏。暑退:夏季热退,天气凉爽。为招凉:以凉爽来招引人们。徽蚌:即珍珠蚌。光幽操:光彩柔和,如乐曲般优美。璇玑:指天上的北斗星。绣国香:比喻香气浓郁,如锦绣般精美。文露:花叶上的水珠。的皪(duò):明亮的样子。报秋瀼:像秋天的露水一样晶莹透亮。 【赏析】 《咏珠兰四首次羡门韵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敷文研山红紫牡丹种甚佳各赋一诗:这句话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同时暗示了诗人对牡丹种植的赞赏。这里的“敷文”可能指的是一位文人或者园艺师,而“研山”则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地点。整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在这个地方(研山)看到了非常美丽的红紫色牡丹,因此赋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 研山台上卉,颊黛弄芳菲。国色深含醉,花神浅赐绯。:这句描述了牡丹的美丽和香气。其中,“研山”是地点
这首诗的译文为: 篱笆遮住了樵夫的小道,古老的藤蔓缠绕在门前。 进门后只能看见竹子,打扫干净后却遇到了和尚。 炉灶上的茶香飘荡在余烬之中,采菱人划船时波光闪闪。 渔家堤柳外夕阳斜照,渔船上挂着鱼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首句“篱落遮樵径”,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闲适。第二句“林扉缠古藤”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环境。第三句“入门唯见竹”,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这首诗是咏物诗,以“珠兰”为题,描述了珠兰的美丽与香气。 首联“沐芳长在侧,形秽愧当前。”描绘了珠兰花常伴左右,但自己却感到自卑。 颔联“委佩累累湿,流黄瑟瑟鲜。”形容了珠兰的花苞像佩饰一样层层叠叠,颜色鲜艳如流黄。 颈联“清芬堆钏粟,暗麝著秋烟。”用“堆”和“著”两个词来形容珠兰花香的浓郁,如同珍贵的玉器上堆积的珍珠,而其芳香则像是秋天的烟雾一般,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尾联“欲采巴人句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佳果来江市,殷红出上栏。" - 解释:这两句描绘了江边市场上的水果色彩鲜艳,特别指出的是樱桃(“佳果”即指樱桃),其色泽殷红,光彩夺目。 - 译文:在江边的集市上,最吸引人的果实是鲜艳的朱樱,它那殷红的色泽如同从高高的栅栏上掉落一般引人注目。 - 关键词:佳果、江市、殷红、上栏(象征性地描绘出朱樱的颜色和高度) 2. "虚言樊素口,空照赤瑛盘。" - 解释
蚕豆荚 麦垄鲜初撷,田家味正长。 煮分蒸术火,嫩入点茶香。 荚绽终蚕月,花稀隐电光。 馋夫和汁啖,釜泣笑陈王。 注释: 1. 麦垄鲜初撷:指在麦田里采摘新鲜的蚕豆荚。 2. 田家味正长:表示蚕豆的风味随着季节的增长而愈发浓郁。 3. 煮分蒸术火:用水煮或蒸的方法烹制蚕豆。 4. 嫩入点茶香:将煮熟的蚕豆加入茶叶中,使茶带有蚕豆的味道。 5. 荚绽终蚕月,花稀隐电光:描述蚕豆荚在春天的末尾开放
【注释】: 又:指《咏玫瑰》。佳丽花王匹,俱传出魏宫——指唐玄宗时宫廷中栽培的名贵玫瑰。佳丽花王匹,指唐玄宗时宫廷中栽培的名贵玫瑰。 玫瑰嫌黯淡,阿阁让玲珑——指唐玄宗时宫中种植的玫瑰,因色彩暗淡,所以被贬谪出宫,而其他品种则被封在华丽的宫殿里。 一品神仙服,三春禁院中——指唐玄宗时宫廷中的玫瑰,因其色泽艳丽、香气浓郁而被誉为“仙人”之服。 堪持拟飞燕,袅娜避微风——形容这些玫瑰娇艳欲滴
【注释】正仲:作者的字。草堂:即草堂寺,位于今四川崇庆县。烹笋:以笋烹茶。 【赏析】此诗为作者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春天在成都草堂时所作。 “只苦三春多雨,不愁四季无花”二句,点明题意和主旨。诗人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正是春暖花开之季,他写这首诗时心情是愉快的。因为成都草堂周围,有百花簇拥,百花争艳的景象;而成都又是“四序风烟美,万年人物盛”的地方。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感到沾沾自喜
【注释】 过:拜访。梅:梅花。戏作:即兴之作,游戏文字。池:池塘,泛指湖沼。钱:铜质钱币名,这里比喻荷叶。杨花:柳絮。不醉无归:意思是不喝醉了不回家。雨馀:雨水刚刚停止时。烹尽:把食物煮得干透。 译文 池塘中荷叶如铜币一样圆,水面浮着柳絮似白粉。 相逢畅饮到天黑也不醉,只等春笋被雨后烹煮得干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历名山胜水之际,偶见风景而即兴赋诗。全诗语言平实质朴,但情致深婉,意趣盎然。
杂咏四首 其一 左揖:左指。微斯文学:微是微小、浅陋的意思,指自己的学问浅薄。文学,这里代指学术或学问,也指文章或文艺。右坐:右指,指子墨客卿。子墨客卿,指春秋时楚国大臣子文,他博学善辩,为楚悼王所重用。拥书万卷:拥,抱着。万卷,表示很多。何假:何用,何必。南面百城:指身居高位者。 注释译文 《杂咏四首》是一组七言诗的标题,共四首。这组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作于大历(766~770)年间
注释:芍药已经收获,荼蘼已经盛开。在别有一片花丛中,有绚丽的锦绣,嫣红姹紫的芬芳弥漫在郊外。 赏析:诗中以芍药、荼蘼作为对比,描绘出一幅五彩斑斓的春日画卷,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三月三日,春光正明媚,我独自成吟作诗。 低垂的月儿挂在树梢头,白发苍苍的老者在花枝间安眠。 卷起窗帘独自饮酒微醉,傍晚时轻轻叩响柴门。 注释:虞美人,古代词牌名。此词为《虞美人·春花》的第二首。“三月三日”即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节,旧俗以这一天举行祓禊之礼。“偶成”,即偶然写成的诗。 低月上:指月亮刚露出水面。 白头翁:指老年的人。 宿花梢:宿于花间树枝。 卷帘:拉开帘子。 独酌:独自一人饮酒。
【注释】: 三月三日:古代以立春后第三个己日为上已节,这天要举行祓禊、修禊的节日活动(“祓禊”即洗除不祥。“禊”是古人在水边沐浴除疫之礼,又称修禊。) 偶成:偶然写成。 朝朝:天天。 二十四番花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第二个节气是雨水,所以称“二十四番花信”。 落红:落花。 流尽:水流完。 赏析:“风风雨雨”形容天气多变化,也比喻世事沧桑变幻;此处指连续不断的春雨,使春天的花朵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