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住山中,未识山僧面。
相对不知名,寒梅皎于霰。
坐谈忘日午,斋钟冷深院。
芒屩送君归,斜阳在南涧。

【解析】

“过隐庵访息乾长老”:经过隐庵拜访息干长老。

“十年住山中,未识山僧面。”:在山中住了十年,还没有见过山中的僧人。

“相对不知名,寒梅皎于霰。”:面对他,我们却不知道他的姓名,因为寒梅花色洁白如同雪花。

“坐谈忘日午,斋钟冷深院。芒屩送君归,斜阳在南涧。”:坐下交谈直到太阳偏西,斋饭的钟声在深深的院子里回响,用草鞋送走你回家,夕阳还在南山的小河上流淌。

【赏析】

此为作者与友人同游南山时的诗作。诗人对南山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首句“十年住山中,未识山僧面。”写诗人在山中居住了十年,却从来没有见过山中的僧人。“未识”,即不认识,没有见过的意思。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从表面上看,诗人只是叙述了一个事实——在山里住了十年,而没有见到僧人;然而仔细品味,诗人所要表达的却是他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山林才是真正能够体现大自然的美的地方。

次句“相对不知名,寒梅皎于霰。”写与僧人相见后,才知道他的名字。“寒梅”指冬梅花,这里代指僧人。“皎”,白的意思,“霰”,雪珠。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僧人的清高品格与自己的庸俗相映衬,从而进一步表现了自己的惭愧之情。

第三句“坐谈忘日午,斋钟冷深院。”写两人坐在院中聊天,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这时斋戒用的钟声在院子上空响起。“坐谈”,指闲谈。“坐谈忘日午”的意思是说两人边聊天边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就过了中午,而斋戒用的钟声也显得格外响亮。“冷”,形容词,指声音清越。“深”,动词,指庭院深远。“芒屩送君归”“南涧斜阳在”两句写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芒屩”(mángguā,一种草鞋)是古代的一种鞋名,“君”即指息干。“君”是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诗人在告别时,还特意用草鞋送行,这既显示了朋友情深意切,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南涧斜阳在”,意思是说夕阳已经落到山谷里去了。

整组诗通过描绘一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