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穷巷子,家贫无儋石。
疏圃日荷锄,卖花欣自给。
晨夕从之游,徘徊屡忘出。
颓垣满秋容,黄紫纷可撷。
担筐持相赠,蜂蝶随行笈。
兴愝意无违,素履聊共适。
徒闻丘园言,纷纶车马迹。

注释:

汝嘉叔:汝嘉,名。种菊数百本,高者丈余:形容菊花数量之多。

鬻(yù)花:卖花。

自给:自己满足。

担花相送:挑着花送给我。

口占谢之:口占即口诵,谢之即感谢。

南都:指南都(今南京),这里指作者的家乡。

穷巷子:穷乡僻壤。

家贫无儋石:家境贫困,没有多余的粮食。儋(dān)石,一种容量较大的圆形瓦器,一儋石为十斗,约合一百升米。

疏圃:疏落的花园。

日荷锄:每天用锄头除草。

卖花欣自给:高兴卖花来满足自己的生计。

晨夕:早晚。

从:顺从、听从。

徘徊:来回走动的样子,这里形容徜徉漫步。

颓垣:倒塌的墙壁。

黄紫纷可撷(xié):黄色和紫色纷纷飘落,可以采摘。

兴愝意无违:兴致勃勃地游玩,心情愉悦。

素履:白鞋,指穿着简朴。

聊适:暂且适合。

徒闻丘园言:只是听说在田园里。

纷纶:杂乱纷繁。

车马迹:车马往来的痕迹。

赏析:《南都穷巷子,家贫无儋石。疏圃日荷锄,卖花欣自给。晨夕从之游,徘徊屡忘出。颓垣满秋容,黄紫纷可撷。担筐持相赠,蜂蝶随行笈。兴愝意无违,素履聊共适。徒闻丘园言,纷纶车马迹。”此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在故乡南都(今南京)隐居时所作,写于淳熙五年(1178年)。诗人在《入蜀记》中说:“予自三十年前,初入南郑(今陕西汉中),与刘仙伦、杜位、王正之、皇甫松、郭震辈十余人,皆好为诗饮酒相唱和,日从其游者数十人,谓之‘南郑十二友’。”这首诗便是在“南郑十二友”的聚会之中写成的。

首句写种菊的数量之多,次句写家境贫困,无多余财物;三四句写每日除草种菊,卖花以维持生计;五六句写早晨晚上与友人一同出游,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七八句写秋天景色,菊花盛开,黄色和紫色纷纷飘洒下来;九至十一句写诗人带着鲜花去拜访友人,而友人却忙于应酬车马往来;第十二句写诗人因思念田园生活而感到心旷神怡。全诗语言朴实,风格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