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者遇清夷,草间无聚啸。
群公坐阎阖,垂缨陟清要。
世事诚乱麻,昊天其不吊。
变起三十年,火焚遂成燎。
新亭陆沉叹,灾或及原庙。
名城为丘墟,狐社鬼并啸。
白骨矗马胫,千里有横烧。
近更苦驿骚,勤王困征调。
所过绝鸡犬,村落苦攻剽。
圣人洵至仁,屡下哀痛诏。
侧闻台阁论,似未耻纷噭。
言官所击排,旦贤夕不肖。
卿相握大权,辅弼拟周召。
世所欲用人,俱已布当道。
四郊尚多垒,其敢大夫诮。

【注释】

杂诗六首其一:杂诗六首,《文选》作“五首”,《文苑英华》作“六首”。清夷,指太平盛世。草间无聚啸,意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喧嚣。阎阖(hu),天门。垂缨(yng),古代官员系印用的丝带。陟清要,登上朝廷高位。世事诚乱麻,意谓世事纷乱如乱麻。昊天,苍天。吊,同情、怜悯。变起三十年,火焚遂成燎,意谓战乱从三十年前开始,如今已经烧成了一片荒原。新亭陆沉叹,意谓在新亭被水淹后,陆沉成为废墟,感叹国家命运多舛。灾或及原庙,指灾祸可能蔓延到帝王宗庙所在地。名城为丘墟,意谓名城变成了废墟。狐社鬼并啸,意谓狐精和鬼神也一同哀鸣,比喻国破家亡。白骨矗马胫,意谓战死者的白骨堆积在马腿旁,形容战争的惨烈。近更苦驿骚,意谓近来更加痛苦于驿站骚乱之事。勤王困征调,意谓勤王之师因应征调而疲于奔命。所过绝鸡犬,意谓所过之处无人烟,只有鸡犬被杀尽。村落苦攻剽,意谓村落被洗劫一空,人民遭受苦难。圣人洵至仁,意谓圣人真是大仁大义。屡下哀痛诏,意谓多次颁发哀痛的诏书。侧闻台阁论,侧听闻台阁大臣讨论此事。似未耻纷噭,意谓台阁大臣似乎不觉得这是可耻的事。言官所击排,旦贤夕不肖,意为言官攻击排挤那些早晨被认为是贤能的人,晚上则认为他们不贤能。卿相握大权,辅弼拟周召,意为宰相握有大权,辅佐朝政像周公辅助成王那样。世所欲用人,俱已布当道,意为世人想要任用的人,都被安排在朝廷中任职。四郊尚多垒,其敢大夫诮,意为四郊还有许多堡垒,谁还敢说这些堡垒是大夫们设置的呢?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杂诗之一,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的混乱局面。诗中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现实的混乱,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动荡的无奈心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赏析】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后不久。当时社会虽然暂时安定下来,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组。第一组四句写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第二组四句写战乱的惨状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三组四句写诗人对战乱的感受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形式点明主旨——天下太平的日子不再有,战乱已经来临。接着,诗人分别从政治、社会、民生等方面详细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灾难,如“群公坐阎阖”、“近更苦驿骚”等诗句都形象地刻画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最后,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天下依然战乱不断。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稳定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