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静不役梦,形累劳吾生。
鹿豕可与游,荷蓑寝或行。
忘欢乐乃足,外物斯身荣。
何用同思妇,感此蟪蛄鸣。
高掩两荆扉,素书可移情。
虑澹绝百忧,群动自相撄。
所不怿然者,一杯千载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共十二首。其中第十二首的全文如下:

感秋十二首 其十二

意静不役梦,形累劳吾生。
鹿豕可与游,荷蓑寝或行。
忘欢乐乃足,外物斯身荣。
何用同思妇,感此蟪蛄鸣。

注释:

    1. 意静不役梦:心静如水,不因梦境而迷失。
    1. 形累劳吾生:身体劳累,心灵疲惫。
    1. 鹿豕可与游:像鹿和猪一样自由自在地游玩。
    1. 荷蓑:荷叶遮阳帽,也指渔夫。
    1. 寝或行:睡觉或者出行。
    1. 忘欢乐乃足:忘记了世间的欢乐,才觉得满足。
    1. 外物斯身荣:外在的事物使我感到荣耀。
    1. 何用同思妇:为什么还需要与思妇一起忧愁。
    1. 感此蟪蛄鸣:听到蟪蛄的鸣叫。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的“感秋”诗篇之一,表达了诗人在秋天里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全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心情变化,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情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诗的前两句“意静不役梦,形累劳吾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和影响。诗人认为,只要心静如水,就不会被梦境所干扰。同时,他也意识到身体上的劳累和精神上的疲惫会使人感到痛苦和不安。

接下来的两句“鹿豕可与游,荷蓑寝或行”则是对诗人自己生活的描写。他喜欢像鹿和猪一样自由自在地游玩,喜欢戴着荷叶遮阳帽,穿着渔夫的衣服,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和安宁。这种生活方式使他感到满足和幸福。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忘记了世间的欢乐才觉得满足,外在的事物使我感到荣耀。这说明了他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并不是真正的幸福,而是心灵的满足和对生活的认可。

最后两句“何用同思妇,感此蟪蛄鸣”表达了诗人对思妇的同情和理解。他不再需要与思妇一起忧愁,因为他知道生活中的苦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强大和坚定。同时,他也感叹蟪蛄的鸣叫声,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情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它既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