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尘刹论风幡,瓦砾随缘亦闭门。
壁观便同嵩少室,布金何处给孤园。
秋深落木诸方静,月出山空万象存。
莫效堂头频骂祖,应知师利久忘言。
【注释】
1、破颜和尚将辞精资圣禅林复还山中赋之招之:破颜和尚将要离开精资圣禅林返回山中,我写了这首诗来招他。
2、资圣寺为晋右将军戴威舍宅:资圣寺是晋右将军戴威的住所。
3、偶来尘刹论风幡:偶尔来到寺庙里谈论风幡。
4、瓦砾随缘亦闭门:寺庙里的瓦砾随意丢弃,我也关闭了门窗。
5、壁观便同嵩少室,布金何处给孤园:寺庙里的墙壁像嵩山少室山一样高耸,布施金钱的地方在哪里?给我的孤园。
6、秋深落木诸方静,月出山空万象存:秋天深了,树叶落光了,各地都很安静,月亮出来,山林空寂,万物都存在。
7、莫效堂头频骂祖,应知师利久忘言:你不要效仿那些和尚们(频繁地)骂祖宗,应该知道这些和尚(对佛法)已经忘了言传。
【赏析】
这是一首劝人归山作佛的偈诗。全诗语言平实,却能道出佛门清修、远离红尘的真谛。
第一句“破颜和尚将辞精资圣禅林复还山中”是说破颜和尚将要离开精资圣禅林回到山中去。“破颜和尚”即破颜禅师,俗家姓王,名法成,号破颜,浙江慈溪人。唐玄宗开元初(713)曾入长安讲经说法,受封右街僧统,世称“右街僧统破颜”。后隐居杭州灵隐寺,与白居易等结社游宴,唱和诗词甚多,有《破颜集》传世。此诗即是他离开精资圣禅林回到山中去时所作之作。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一种愿望,希望能得到破颜禅师的开示,以期得悟佛法。
第二句“偶来尘刹论风幡”,意谓忽然来到这座尘世间寺院,就和那僧人一起讨论风幡之事。风幡是佛教中的一类幡,用竹篾编成圆筒形,外面涂上红黄色彩,风吹动时,幡面上的彩画就像在飘拂一般。这里指僧人正在那里讨论风幡。
第三句“瓦砾随缘亦闭门”,意思是说:偶然来到寺庙里,看到那些瓦砾随意地堆放在那里,也关上了门窗。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他想要超脱尘世的决心。
第四句“壁观便同嵩少室,布金何处给孤园”,意谓:寺庙里的墙壁很高,就像是嵩山少室山一样;布施的钱物,又从哪里去给孤园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之情和对于修行之道的执着追求。
第五句“秋深落木诸方静,月出山空万象存”,意思是说:到了秋天,树叶落光了,各地都很安静;月亮出来后,山林空寂,万物都存留。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第六句“莫效堂头频骂祖,应知师利久忘言”,意思是说:你不要效仿那些和尚们(频繁地)骂祖宗,应该知道这些和尚(对佛法)已经忘了言传。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他认为,真正的修行者应该超越言语的形式,直接体悟佛法的本质。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风幡、世俗生活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修行之道的追求和对于世俗名利的淡薄。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情感的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