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窗又见半轮秋,露白纤林感昔游。
晦魄暗惊弦眺上,晓风□带暝痕收。
十年破镜重相合,此夕双蛾一样愁。
独有幽人情思薄,梧桐小院下帘钩。
【注释】
残月:残缺的月亮。半轮秋:半轮秋色,指秋夜。晦魄:日蚀后余光映照在天空中的阴影。弦眺上:弦月在天,高悬于天际。晓风:拂晓之风。暝痕:黄昏时留下的残阳余晖。破镜重合:破碎的镜重新合在一起。双蛾一样愁:指眉间如画的女子。幽人:隐士。情思薄:情感淡泊。梧桐小院下帘钩:梧桐小院中挂着帘子。
【译文】
残月与初月一样圆,山窗又见到一轮秋月,露水沾白了纤林,我想起了旧日游玩的情景,晦魄暗惊弦眺望天上,晓风把黄昏时留下的残阳余晖收尽,十年破镜重合,今夜双蛾一样的愁苦,只有隐居之人的情感淡泊,梧桐小院中垂下帘钩。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写他隐居生活的孤寂。全诗四联八句,每句七个字,韵律整齐,平仄协调。
首联“残月如初月”,以比喻的手法,将残月与初月并提。初月,即月初之时的月光最为明亮,而残月则已失去了那分光亮,显得暗淡无光。这种对比,既写出了残月的形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颔联“山窗又见半轮秋,露白纤林感昔游”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残月下的所见所感。山窗之上,又见到了一轮秋月,这秋月虽然已经失去了夏日的热烈,但却依然明亮、清冷。诗人看着那满地的露水,想起了过去游玩的时光,那时的自己无忧无虑,与自然为伴。然而现在,自己却只能在山窗下度过漫长的夜晚,感受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颈联“晦魄暗惊弦眺上,晓风□带暝痕收”则通过描写日蚀后的余光和清晨的微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无奈。当日蚀过后,天空中留下了一个暗淡的影子,这就是所谓的晦魄。而这个影子却在不经意间惊扰了诗人的心弦。同时,清晨的微风也在轻轻地吹拂着大地,带走了夜晚的痕迹,让人感到新的希望和活力。
尾联“十年破镜重合,此夕双蛾一样愁”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诗人的心情与双蛾相提并论。十年的时间里,诗人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挫折,就像破镜被打破后再被重新合在一起一样,充满了悲欢离合之感。而在这个特殊的夜晚,诗人又看到了一对蛾子,它们同样有着忧愁的眼神。这样的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肺腑。
最后一句“独有幽人情思薄,梧桐小院下帘钩”,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的抒发。他感叹自己的内心感情并不丰富,就像是一片落叶随风而去,飘荡不定。而在这样一个静谧的环境中,他又不得不放下心中的烦恼与忧虑,默默地低头沉思。这里的“梧桐小院下帘钩”,既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也暗示了他此时的心境。整首诗以残月、山窗、秋夜、晓风等景物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的世界之中,感受到了他的孤独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