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墙薜荔锁荒祠,下马披榛读旧碑。
何处长蛟沉铁锁,空令山鬼奠辛夷。
烽烟古壁龙蛇动,秋色高台鸟雀悲。
凭吊二公伤往事,西风斜日采江蓠。
【注释】:
过孙许二公怀忠祠,祠堂已废弃。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薜荔(bì lì):一种植物,常生在墙上或石缝中,可食其叶。锁荒祠:指荒芜不治的祠堂。长蛟:巨蛇。沉铁锁:传说有蛟龙被铁链所困。奠辛夷:为祭祀而献上香火。烽烟: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用烟火。高台:高高的山冈。凭吊:凭吊古人,表达对往事的哀悼。西风斜日采江蓠(lí):秋天西风吹拂,斜阳映照,采摘江蓠草。江蓠:一种野草,可以入药。
【译文】:
孙、许二公忠义的祠堂早已废弃不用了;女墙上生长着薜荔藤蔓,荒废的祠堂里只有榛草丛生,我们下马披荆斩棘去拜读那些旧碑铭。
何处有长蛟在深水中被铁锁缠住?这使山中的鬼怪只能为它举行祭礼。
古战场上烽火连天,龙蛇都惊动了;秋色笼罩下的高台鸟雀悲鸣。
凭吊这两位英烈,心中充满悲痛之情;秋风萧瑟,夕阳西下,只好到江边采集一些江蓠草来安慰自己。
【赏析】:
此为送别之作。首句写祠堂已废,表达了对孙、许二公的怀念之情。次句以女墙上的薜荔藤蔓和荒祠内只留荆棘丛生的景象,写出荒凉破败之感。“下马披榛”四字,既点明了“过”的地点,又暗示了“过”的时间,表现出一种凄凉之态。以下两句是想象二公祠前的情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二公的深切怀念之情。
三、四句描绘出一幅苍凉的画面,既有对二公英勇牺牲的哀叹,又有对国势危亡的忧虑。最后两联写景,景物描写与抒情结合得自然贴切。末联则由景而生情,表达了对二公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悲哀之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含蓄。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二公的缅怀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