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急晴皋落野禽,葛巾又复入西林。
白云难洗天涯恨,黄绮焉知避世心。
哀梵惊寒摇墓草,疏钟过午改庭阴。
多愁多向空王忏,烧尽名香寸寸深。
诗句解析
- “再入西林”:这一句表明了诗人再次踏入那片树林,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心灵的放松。这里的“西林”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名或者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宁静和避世的环境。
- “风急晴皋落野禽”:描述的是一幅清晨的景色,风势猛烈,晴空下的湖面显得开阔而平静,野鸟在湖面上自由地飞翔。这里的“皋”是指水边,强调了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活跃。
- “葛巾又复入西林”:使用了“葛巾”(一种古代文人常带的头巾)来比喻自己的身份或心境,可能是回归自然的象征。再次进入西林,意味着诗人想要与自然重新建立联系,寻求心灵的平静。
- “白云难洗天涯恨”:这里的“白云”象征着高远和无垠,而“天涯恨”则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或未竟的事业之愁。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展现了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 “黄绮焉知避世心”: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黄绮之商”,表示真正的隐士并不需要刻意避开世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超脱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的看法。
- “哀梵惊寒摇墓草”:描述了寺庙中传来的钟声,以及这声音如何惊动了周围的墓地,让墓中的草仿佛也在颤抖。这里的“哀梵”指的是诵经的声音,而“墓草”则代表了生死无常和时间的流逝。
- “疏钟过午改庭阴”:描绘了夕阳下,钟声穿过空旷的庭院回荡,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变得缓慢。这句诗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阔。
- “多愁多向空王忏”:这里的“多愁”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而“空王”则可能指佛教中的佛祖或菩萨,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于人生苦难的感悟和向神灵求得慰藉的无奈。
- “烧尽名香寸寸深”: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虔诚和对于信仰的追求。烧香的动作象征着对佛法的虔诚修行,而烧尽的香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译文
再次走入西林,风急晴皋下落下野禽。
葛巾再现,我再次步入那片森林。
白云难以洗净我心底的遥远之恨,黄绮岂能知晓避世之心?
寺院的钟声在黄昏时分响起,搅乱了我的思绪,墓草因之颤抖;
悠扬的钟声穿越整个院子,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广阔。
我内心充满了愁苦,常常在空灵的佛祖面前忏悔我的罪孽。
焚香祷告,深深烙印在我心中,留下痕迹。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人生的感慨以及对佛法的向往。通过对“西林”、“葛巾”、“白云”、“黄绮”、“寺院钟声”、“墓草”、“空王忏”、“名香”等意象的描绘,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宏大的自然景观之中,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纠结,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