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远过豫章城,寥阔音书阻甲兵。
哀乐中年常苦剧,弟兄白首更关情。
三人各瘦逢摇落,一别重来隔死生。
知化哀猿渡江去,弋阳溪路更无声。
《七 其二》
雁行远过豫章城,寥阔音书阻甲兵。
哀乐中年常苦剧,弟兄白首更关情。
三人各瘦逢摇落,一别重来隔死生。
知化哀猿渡江去,弋阳溪路更无声。
注释
- 雁行远过豫章城:大雁一行飞越了位于江西的豫章城。
- 寥阔音书阻甲兵:由于战事连绵,彼此之间的音信变得稀少而遥远,难以传递。
- 哀乐中年常苦剧:在人生中年时期,常常感到忧愁和悲哀。
- 弟兄白首更关情:与兄弟们一起度过白发之年,感情更加深厚。
- 三人各瘦逢摇落:分别后的重逢,每个人都显得消瘦,秋风吹拂着树叶落下。
- 一别重来隔死生:一次别离后,再次相见似乎已经相隔生死。
- 知化哀猿渡江去:知道生命的无常,如同哀嚎的猿声一般渡过江面,暗示着生命易逝。
- 弋阳溪路更无声:弋阳溪边的道路因为行人稀少而变得更加安静,没有太多声音。
译文
雁群远航穿越豫章城,辽阔的地域阻隔了书信往来。
中年时充满悲愁和哀伤,兄弟间的情谊越发珍贵。
三个朋友各自消瘦在秋天,再次相聚却仿佛已过了一生。
知晓生命的无常,像哀嚎的猿声一样渡过江水,弋阳溪边的小路更加静默无声。
赏析
王昌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人生的无常感。诗中“雁行远过豫章城”用鸿雁作为使者,象征着远方的思念和信息的传递;“寥阔音书阻甲兵”则描绘了战乱时期人们之间通讯困难的情形,突出了战争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此外,诗人通过对“兄弟白首更关情”的描写,反映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年华流逝的感慨。最后,“弋阳溪路更无声”则以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了人生道路上的孤独和寂寥。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哲思。诗中的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是王昌龄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他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