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坛上月,入定扫诸尘。
坏衲熏脩尽,军持乞食贫。
空留宗镜眼,谁是影堂真。
公案劳相证,三生未了因。
【注释】
- 大悲坛:指佛教寺院。月:指月亮,这里借以喻指佛法,即佛家的思想、教义。入定:佛教语,指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就是专心修习。扫诸尘:清除杂念。
- 坏衲熏脩尽:坏衲:破衣烂衫;熏:佛教语,指修行、悟道的修炼过程;脩:修习,修炼。军持乞食贫:意思是说和尚们为了修行,过着贫困的生活。
- 空留宗镜眼:意思是说虽然已经达到了悟道的境界,但是仍然不能超脱世俗的困扰。
- 谁人影堂真:意思是说谁能真正理解佛家的道理呢?
- 公案劳相证:意思是说佛教的公案(一种用来讨论佛学问题的方式),需要通过互相印证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三生未了因:意思是说三世因果(前世、今生、来世)还未了结。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为纪念已故的西林寺镜宗禅师而作的诗。全诗共三首,此为其二。
第一二句“大悲坛上月,入定扫诸尘”,意为在月光照耀的大悲坛上,僧人入定,清扫着所有的尘埃。这里的大悲坛是指佛教的寺庙,入定则是指僧人们专心修行,打扫尘埃则是比喻清除心中的杂念。
第三四句“坏衲熏脩尽,军持乞食贫”,意为破衣烂衫的僧人经过长时间的修炼,终于达到了修行的巅峰,但却依然过着贫穷的生活。这里的“坏衲”是指破旧的袈裟,“军持”是指僧人们的钵盂,“乞食贫”则是形容他们为了修行而不得不过贫困的生活。
第五六句“空留宗镜眼,谁是影堂真”,意为虽然已经达到了悟道的境界,但是仍然不能超越世俗的困扰。这里的“空留宗镜眼”是指虽然已经得到了佛家的智慧,但是仍然无法摆脱世间的烦恼。
最后七句“公案劳相证,三生未了因”,意为佛教的公案(一种用来讨论佛学问题的方式),需要通过互相印证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三世因果(前世、今生、来世)还未了结。这里的“公案”是指佛教的经典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谜题,“相证”则是相互验证的意思,“三生”则是指前世、今生和来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感悟。诗人通过描绘僧侣们修行的场景,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修行者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