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南湖迥,馀霞晚暂明。
水光催暝色,砧响动空城。
平野寒燕积,孤舟白鸟横。
风尘悲物役,短发岂无情。
南湖晚眺
落日南湖迥,馀霞晚暂明。
水光催暝色,砧响动空城。
平野寒燕积,孤舟白鸟横。
风尘悲物役,短发岂无情。
译文:
夕阳西下,在湖的北面显得格外高远。晚霞逐渐消失,天空中还残留着淡淡的余晖。湖水波光闪烁,映照着天边的暮色,使得天色更加昏暗。
砧声阵阵传来,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空旷的城中传来砧声,更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田野上铺满了寒冷的霜雪,几只孤雁在湖面上盘旋飞翔。一只白色的大鸟横卧在船头,静静地凝视着远方。
我身处乱世之中,四处奔波劳碌。如今已经头发花白,却依然无法忘记这世间的纷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落日、余霞、水光、砧声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
首两句“落日南湖迥,馀霞晚暂明。”以落日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湖面景色。诗人用“迥”字来形容湖面的辽阔无垠,给人一种宽广的感觉。而“馀霞晚暂明”则表现了晚霞的美丽与短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无常。
诗人转向了城市夜景,“水光催暝色,砧响动空城。”这里,“水光”指的是湖水反射的月光,“黄昏色”则是夜色渐浓的意思。诗人用“催”字来表达湖水的光芒似乎也在催促着夜色的到来,使得整个城市都被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而“砧响动空城”则描绘了城市中的人们忙碌归家的情景,砧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第三句“平野寒燕积,孤舟白鸟横。”通过描写平原上的寒燕和孤舟上的白鸟,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燕子在平原上聚集,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而白鸟横卧在船上,则给人一种安静、平和的感觉。
最后一句“风尘悲物役,短发岂无情。”诗人以自己的白发和感叹之情收尾,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和对时间的感慨。这里的“风尘”指的是战乱和动荡的环境,“物役”则是指人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诗人用“白发岂无情”作为结尾,既表现出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又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