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谁相与,同心可结盟。
梧床飞井字,茶臼捣山城。
细草新文秀,幽栖古研贞。
清真殊不减,圭窦共藏名。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兰草和井字、茶臼和山城等物品,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岁晏谁相与”点明时当暮秋,诗人独自在寒风中徘徊;“同心可结盟”暗含诗人与友人志同道合的志向;“梧床飞井字”以井字作比,写兰草生长茂盛;“茶臼捣山城”,以捣衣声代写山城生活之乐;“细草新文秀”,形容新近长成的茅草,青翠可爱;“幽栖古研贞”,用古研象征隐士的清高品格;末句“清真殊不减”是说诗人的人品高雅;“圭窦共藏名”是说诗人的名声可以和古代贤人一样流传千古。
【答案】
岁晏:指年老体衰。相与:相互。结盟:结为朋友。梧床:井字木制的一种家具。飞井字:喻指兰草茁壮生长。
茶臼:捣米用的石器。捣山城:比喻捣衣声。细草:新长的野草。文:文饰。秀:美丽、漂亮。
幽栖:隐居。研:砚台。贞:贞洁。圭窦:古代宫室中方形小窗,借指隐居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之作,当时他已辞官归田,远离仕途,寄情山水,过着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全诗以“种兰”为题,意在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发这种愿望,而是通过对兰草、井字、茶臼以及山城、细草、幽居、研等事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诗的前四句写兰草的生长情况,并由此联想到与好友结盟;接着又从捣衣声写到捣衣的情景,最后再写细草和山城的景色;五、六两句由兰草引出研,又回到捣衣,然后写到细草、山城,最后又写细草、幽居;七八两句则由细草写出了幽居的生活情趣,并以捣衣结束全诗;最后两句又回到细草,并以此收束全篇。整首诗以物言志,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结构严密,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