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井不可改,下有徵士魂。
元纲日陵夷,孤忠竟谁论。
幽泉愈清彻,精灵乃长存。
玉甃碧藓合,银床秋叶繁。
侯其谒尼父,慷慨聆此言。
潜德匪君阐,教道奚由宣。
井有仁人 :这口井里藏着一个仁德的人。
此井不可改,下有徵士魂。 :这口井不能改变,因为下面有一个隐士的灵魂。
元纲日陵夷,孤忠竟谁论。 :元朝的纲纪日渐衰败,那些忠诚的臣子究竟还有谁会被议论?
幽泉愈清彻,精灵乃长存。 :这口井的水越来越清澈,那些隐士的魂魄却永远存在。
玉甃碧藓合,银床秋叶繁。 :井口用玉石砌成,周围长满了青苔;井床上铺满了秋天的落叶,显得格外繁复。
侯其谒尼父,慷慨聆此言。 :希望有一天能见到孔子(即孔丘),能够听到这些教诲之言。
潜德匪君阐,教道奚由宣。 :那些隐藏的美德并不是国君所宣讲的,教育之道又怎能传达呢?
注释: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元年(758)春天所作。当时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村,时值安史之乱结束,朝廷开始推行“中兴”之治,但社会动乱并未完全停止,杜甫对此忧心忡忡,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诗题中的“井”字,指的是诗人居住的西阁村附近的一口古井。这口井深不见底,水清澈甘甜,传说井中藏有一具贤明之人的尸体,所以被称为“仁人井”。而井下则隐藏着一位名叫张良的隐士的灵魂,他因忠于汉室而被项羽追杀,后来隐居于此,死后便葬在这口井旁。
这首诗通过咏叹这口古井,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动荡、社会混乱、民生凋敝的忧虑和担忧。诗人认为,尽管朝廷已经恢复,但是社会的动乱并未完全停止,那些隐藏的美德并不是国君所宣讲的,教育之道又怎能传达呢?因此,诗人希望能够有机会一睹孔子的真容,聆听教诲之言,以此来启迪自己的智慧和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