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咽乌啼,云排雁字,长空秋水滔滔。
正汀蒲憔悴,岸柳萧条。
东篱采菊南山醉,胜孟嘉落帽狂豪。
相逢佳节,白衣送酒,商馆题糕。
追念往日登高。
叹河山如昨,历尽波涛。
问龙沙盛会,千队旌旄。
而今惟有牛羊下,谁能料万事秋毫。
只须洒落,月明风细,痛饮持螯。

【赏析】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中秋佳节,时作者正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词中追念往昔的登高之喜,感慨山河依旧,国势衰微,抒发了对国事的忧惧和壮志难酬的悲叹之情。

起首三句写景:霜气逼人、秋江如练,长空雁阵排成“人”字形。“霜咽乌啼”,寒气袭人,乌啼声哀。“云排雁字”,雁阵排成“人”形,犹如天上飞书。这两句以“霜”、“咽”、“雁”、“排”等词语描绘出深秋肃杀的气氛。接着写水:滔滔秋水,一望无际。“正汀蒲憔悴,岸柳萧条”,写水边景色。“汀”是水中沙洲,“浦”指河岸边。秋天,草木摇落,水边景物也显得凄清萧瑟。

上片主要描写节序景象,下片则转入抒情。过片“东篱采菊南山醉,胜孟嘉落帽狂豪”,化用陶渊明故事,说自己在南山采菊,饮得大醉,胜过孟嘉的不拘礼法,狂放不羁。结拍二句写节前相逢,共话往事:“白衣送酒”,是孟嘉的故事;“商馆题糕”,是苏轼的故事。东坡曾因被贬黄州,于重阳节游黄鹤楼,有《九日次韵王巩》诗:“故人别后尽相疏,谁见当时横槊燕山图?”这里暗含东坡之意,说自己虽与故人相逢,却已物是人非,不能尽叙当年友谊。末二句写自己的心情:“追念往日登高”,即回忆过去重阳佳节登高的情景。“叹河山如昨”,即感叹山河依然,但国家已变得如此颓败。“历尽波涛”,即经历无数变故。这三句由节令写到国家,又从国家说到个人,感情层层递进,曲折深沉,表现了作者忧国之思和报国无路的悲慨。

下片主要抒写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感。“问龙沙盛会,千队旌旄。”龙沙,指沙漠之地。这里借指北方边疆。“千队旌旄”,指军队行列整齐,旗帜飘扬。词人想象金朝军队在中原一带举行盛大集会的情况,而自己则只能率领羊群牧放,哪里还称得上是“千队旌旄”。这一问,表达了词人对统治者苟安享乐、不恤边防的不满与愤慨。

结尾二句:“而今惟有牛羊下,谁能料万事秋毫。”“惟有牛羊下”,指自己只能率领牛羊归田隐退,无所作为。“谁能料万事秋毫”,意指天下大势,谁能看得清楚呢?词人以牛马喻己,自比为牛马,表示自己的抱负难以施展,只好归隐田园。

全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主要写自然景色的变化;下片则重点抒写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忧虑。语言含蓄蕴藉,情调悲凉沉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